中國早期“小說”的文體特征與發(fā)生途徑——來自簡帛文獻(xiàn)的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 小說 小說家 稗官 簡帛 文體 敘事 出處:《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漢書·藝文志》最早賦予"小說""類"的意義,并將其溯源至稗官。秦漢簡牘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屬性質(zhì)的低級官吏,但"小說"源出稗官之說難以坐實!稘h志》所著錄的"小說"大多與黃老、方術(shù)有關(guān),戰(zhàn)國以降興起的黃老、方術(shù)有一部分滑向"小傳統(tǒng)",并被歸入"小說家"!稘h志》中的"小說"更多的是價值定位,其內(nèi)容定位與文體定位相對模糊,且沒有確據(jù)表明記事是小說家的特征所在。目錄學(xué)意義的"小說"所確立的價值取向與內(nèi)容取向,又為作為文體的"小說"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由于"小說"標(biāo)準(zhǔn)的不確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鵠之集湯之屋》等簡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說"引發(fā)學(xué)者爭議!兜ぁ贰短┰放c后世的志怪小說相似,然而形式與功能仍有差距。《妄稽》雖是俗賦而非小說,但為認(rèn)識小說的發(fā)生提供了重要線索。《赤鵠》與"書"類文獻(xiàn)關(guān)系密切,"書"的敘事與戰(zhàn)國時期涌現(xiàn)的敘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國敘事傳統(tǒng)的萌興。
[Abstract]:"Han Shu 路artistic Literature and Records" was the first to give meaning to "class" of "novel" and trace it back to the "barnyard official". The bamboo slip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showed that the official of Paspalum was a junior official with subordinate natur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sit down with the theory of "novel". Most of the "novels" described by Han Zhi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Huang Lao and Fang Shu, who ros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part of Fang Shu slid to "small tradition" and was classified as "novelist". The "novel" in Hanzhi is more of a value orientation, and its content orientation and stylistic orientation are relatively vague.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how that memoriz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velis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content orientation established by Bibliographic meaning of "novel",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tandard of "novel", whether or not the text of silk and simple silk is "the earliest novel" arouses scholars, such as "Tai's original Dead", "false criticism", "the House of Soup in the Red Hare", etc., which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novel" as a style of writing. Dispute. < Dan > > Taiyuan is similar to the novels of later generation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Although it is a vulgar Fu rather than a novel,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c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novel.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ok" literature. The narration of the Book i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arrative texts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reflects the charm of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xué)出土文獻(xiàn)研究與保護中心、出土文獻(xiàn)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biāo)項目“清華簡與儒家經(jīng)典的形成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6ZDA1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I207.41;K877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軒;;論梁啟超對小說功用的理論創(chuàng)新[J];云夢學(xué)刊;2007年01期
2 趙月斌;;小說的意味[J];時代文學(xué)(上半月);2011年03期
3 王家斌;;小說新觀念大潮之回顧[J];文學(xué)自由談;1989年06期
4 耕夫;我的小說觀[J];黨政論壇;1997年12期
5 錢倉水;論小說定位后的特征[J];江蘇社會科學(xué);1998年02期
6 孫蓀;;小說就是小說——由張宇的小說觀看張宇[J];時代文學(xué);2000年04期
7 王鍾陵;20世紀(jì)初期的小說熱及暴露性的社會寫實觀[J];社會科學(xué)輯刊;2000年01期
8 羅書華;中國古代小說觀的對立與同一[J];社會科學(xué)研究;2000年01期
9 陳燕;書錄中的明代小說觀新變與定位[J];贛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2期
10 包禮祥;近代小說觀的產(chǎn)生與傳播觀念的轉(zhuǎn)變[J];江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蕊青;;才學(xué)小說炫學(xué)方式及其文化根源[A];水滸爭鳴[第七輯]——2002中國水滸學(xué)會聯(lián)會暨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陶東風(fēng);;清末民初小說理論及其文化語境[A];東方叢刊(1994年第2輯 總第九輯)[C];1994年
3 范伯群;;1921—1923:中國雅俗文壇的分道揚鑣與各得其所——兼論茅盾、鄭振鐸等早期對通俗文學(xué)所持的觀點[A];茅盾研究(第11輯)[C];2011年
4 竺洪波;;《水滸傳》與小說的經(jīng)典化和學(xué)術(shù)化[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光煒(人民大學(xué)教授);把小說充分地打開[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2 張翠萍;新鄉(xiāng)市作家協(xié)會小說創(chuàng)作研討會紀(jì)要[N];新鄉(xiāng)日報;2007年
3 何平;“慢”節(jié)奏與“漫”聲腔中的奇觀[N];文藝報;2013年
4 徐則臣;文學(xué)是另外一種方程式[N];文藝報;2012年
5 蘇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張乃禹;梁啟超影響韓國開化期的“小說革命”[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4年
6 謝泳;《柳如是別傳》可當(dāng)小說讀[N];東方早報;2014年
7 張蔚寰;市作家協(xié)會在輝縣市山區(qū)召開小說創(chuàng)作研討會[N];新鄉(xiāng)日報;2007年
8 賀紹俊;文學(xué)可以具有勸誡作用[N];文藝報;2013年
9 周火島;感動時代變革 傾情巴渝山水[N];文藝報;2007年
10 ;解讀長篇小說《從太行到延安》[N];山西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麗;元前小說觀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2 趙華;清末十年小說與倫理[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1年
3 魏世民;魏晉南北朝小說的嬗變[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3年
4 田若虹;陸士諤小說考論[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韓云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1年
6 郭浩帆;中國近代四大小說雜志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0年
7 凌碩為;新聞傳播與小說情調(diào)[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8 陳清茹;光緒二十九年(1903)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4年
9 王玉超;明清科舉與小說[D];揚州大學(xué);2010年
10 宋向紅;論“五四”小說理論批評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巧;清代古小說輯佚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李智婷;梁啟超與中國近代小說觀轉(zhuǎn)型[D];山西大學(xué);2015年
3 趙星晨;晚清虛無黨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年
4 王林;劉向三書小說敘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5年
5 虞卉;清末時新小說競賽獲獎?wù)魑难芯縖D];揚州大學(xué);2015年
6 安相;漢代待詔制度與小說之關(guān)系考論[D];貴州師范大學(xué);2016年
7 田佩佩;寧肯長篇小說論[D];山西大學(xué);2016年
8 吳穎;胡應(yīng)麟的小說觀[D];山東大學(xué);2017年
9 史磊;清末民初小說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姜麗娟;明清的小說序跋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506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50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