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紳階層在參與佛教事務(wù)中的角色與作用——以清代湖北碑刻文獻為中心
本文關(guān)鍵詞: 碑刻 士紳 廟產(chǎn) 叢林規(guī)則 僧團矛盾 出處:《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有清一代,湖北地方佛教信仰興盛,士紳階層與寺院僧團之間的互動日漸密切。通過對湖北民間歷史碑刻文獻的梳理與研究發(fā)現(xiàn),士紳階層通過捐修廟堂等多種方式成為寺廟財產(chǎn)的主要捐贈者,也成為寺院財產(chǎn)主要的監(jiān)管者。士紳有權(quán)參與叢林規(guī)則的制定,并作為僧團矛盾的調(diào)解人,發(fā)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 local Buddhist faith flourished in Hubei,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entry class and the monastic order became more and more close. The gentry became the main donor of temple property and the chief supervisor of temple property by donating money to temple building and other ways. The gentry had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jungle rules and to act as mediators of the Sangha contradiction. Play its irreplaceable role.
【作者單位】: 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877.4;B94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shù)A紅;邯鄲武靈叢臺碑刻述略[J];文物春秋;2005年03期
2 楊曉春;;清江清真寺現(xiàn)存清代碑刻的初步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王菡;;國家圖書館藏密云古北口楊令公祠碑刻考略[J];中國歷史文物;2008年06期
4 惠禮;;我國宋代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碑刻研究[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7期
5 孟學華;劉世彬;;明清時期貴州平塘縣毛南族地區(qū)的社會組織形式探析——平塘縣毛南族地區(qū)幾處碑刻的社會學價值[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陳橋驛;;《水經(jīng)注·金石錄》序[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7 徐無聞;《寰宇貞石圖》淺說[J];江漢考古;1988年01期
8 敖海平;;甘肅交通碑銘綜述[J];湖南農(nóng)機;2008年05期
9 霍質(zhì)彬;南城縣寶方寺及其佛塔和碑刻[J];南方文物;1983年04期
10 湯淑君;河南碑刻敘錄(續(xù))——李孟初碑[J];中原文物;199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文;;四川新出土一批漢代碑刻考[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吳振宇;;試析《桑園圍全圖》碑刻[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nóng)學史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3 康興軍;;《藥王廟孫真人碑記》的整理與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12屆1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史若民;;從平祁太留存碑刻看其經(jīng)濟社會變遷[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劉麗玲;;南海子內(nèi)的御制碑及其保護利用[A];北京文物與考古第五輯[C];2002年
6 孫繼民;;近年新發(fā)現(xiàn)《漢冀州從事馮君碑》瑣見[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7 彭澤益;;《京滬蘇杭工商行業(yè)碑文集粹》序言[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8 周亞;;山西臨汾龍祠水利碑刻輯錄[A];社會史研究之一——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C];2009年
9 卞利;;徽州碑刻的時間和地域分布及其學術(shù)價值[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汪慶正;;汪慶正先生講話[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翔宇;碑刻文化 紀事存史[N];北海日報;2010年
2 ;云居寺出土遼代碑刻[N];北京日報;2005年
3 卞利;徽州碑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馮濤;《寧夏歷代碑刻集》面世[N];寧夏日報;2007年
5 記者 陳玉;河北:戚繼光修的長城竟被扒開大豁口[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6 皇甫美鮮;我區(qū)考古學者發(fā)現(xiàn)一批元代碑刻資料[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7年
7 朱鴻偉;中國最早南北朝碑刻[N];成都日報;2006年
8 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吳文峰 師磊;寧鄉(xiāng)發(fā)現(xiàn)清代分水合同碑[N];湖南日報;2010年
9 王兆麟;《蘭亭序》并非只有唐摹本[N];文匯報;2000年
10 施立學;摩挲辨識 洗認前朝[N];協(xié)商新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海宇;山東漢代碑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王文廣;中國古代碑之設(shè)計[D];蘇州大學;2012年
3 呂蒙;漢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何山;魏晉南北朝碑刻文字構(gòu)件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王力春;漢魏南北朝石刻書人考辨[D];吉林大學;2009年
6 吳文文;漢碑文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鵬江;唐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新宇;清代碑學批評[D];吉林大學;2007年
9 肖黎煜;彝族石刻歷史檔案整合性保護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10 黃敏;o"魏六朝石刻,
本文編號:1499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49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