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fā)現資中月仙洞兩龕僧伽變相初考
本文關鍵詞:新發(fā)現資中月仙洞兩龕僧伽變相初考 出處:《敦煌研究》201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僧伽變相龕的發(fā)現,使文獻記載中有關僧伽的神異事跡能夠與圖像結合起來,讓學界對僧伽變相的深入研究成為可能。資中月仙洞摩崖造像,長期不為學界所知,其中有兩龕晚唐僧伽變相,為本不多見的僧伽變相又增添新例。文章主要結合其他已刊布的僧伽變相龕及相關資料,對本次發(fā)現的兩龕僧伽變相時代及內容做初步探討。
[Abstract]:The disguised niches found that the Sangha miraculous deeds recorded in documents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mage, may let the academic research to become Sangha in disguise. Zizhong cave statues of Long March, known to science, of which there are two niches for the late Tang Jia in disguise, not to see the Sangha and add new cases in disguise.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other published in the Sangh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nich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two niche era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Sangha in the.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資中縣文物管理局;
【分類號】:K879.3
【正文快照】: 2008年《藝術史研究》第10輯首次刊布安岳注。隨著考古材料的發(fā)現,學界對僧伽變相有了進西禪寺僧伽變相,使得文獻記載中的部分僧伽靈一步的認識。目前所披露的僧伽變相已有四龕,包異事跡與圖像對應起來,學界對僧伽變相開始關 括四川安岳西禪寺第1號僧伽三十二化現龕1(以下簡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程狄;;從千手觀音的造像看經文與造像的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04期
2 李小強;;四川內江唐宋摩崖造像三題[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05期
3 李小強;鄧啟兵;;“成渝地區(qū)”中東部僧伽變相的初步考察及探略[J];石窟寺研究;2011年00期
4 劉康樂;楊玉輝;;從泗州大圣到僧伽信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范軍;道教徒對高僧的禮贊——李白《僧伽歌》析論[J];五臺山研究;2004年01期
6 孫曉崗;僧伽和尚像及遺書《僧伽欲入涅i盟盜染酚泄匚侍飪糩J];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7 徐蘋芳;;僧伽造像的發(fā)現和僧伽崇拜[J];文物;1996年05期
8 羅世平;敦煌泗洲僧伽經像與泗洲和尚信仰[J];美術研究;1993年01期
9 胡文和;;四川摩崖造像中的“維摩變”[J];考古;198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秀軍;李向東;;新發(fā)現資中月仙洞兩龕僧伽變相初考[J];敦煌研究;2016年02期
2 嚴勝英;;近百年來《維摩詰經》研究綜述[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3 石建剛;高秀軍;賈延財;;延安地區(qū)宋金石窟僧伽造像考察[J];敦煌研究;2015年06期
4 符永利;;重慶龍多山田灣3號龕的造像題材與年代[J];敦煌研究;2015年04期
5 米德f ;;大足北山宋刻《維摩詰經變》及其相關問題考察[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年03期
6 張媛媛;;四川地區(qū)佛教摩崖造像發(fā)現與研究[J];石窟寺研究;2014年00期
7 王雪梅;;四川營山《大蓬秀立山普濟寺眾修十王生七齋記》校錄整理[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8 徐汝聰;;試論僧伽造像及僧伽崇拜[J];東南文化;2014年05期
9 王婷;武俊杰;;淺析宋代民間信仰興盛的原因[J];滄桑;2014年05期
10 肥田路美;臧衛(wèi)軍;;夾江千佛巖091號三圣僧龕研究[J];四川文物;2014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劃;;大足宋代石刻鐫匠考述[J];四川文物;1993年03期
2 辜其一;;四門唐代摩崖中反映的建筑形式[J];文物;1961年11期
3 曹恒鈞;;四川夾江千佛巖造像[J];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彼力拉;廣興;;佛教的未來——論僧伽的職責[J];法音;1992年02期
2 夏金華;提高僧伽素質是當務之急[J];佛學研究;1995年00期
3 ;河南省佛協舉辦首期僧伽培訓班[J];法音;1999年12期
4 李小強;鄧啟兵;;“成渝地區(qū)”中東部僧伽變相的初步考察及探略[J];石窟寺研究;2011年00期
5 學愚;提高僧伽整體素質 服務社會 促進環(huán)保[J];法音;2000年05期
6 濮文起;近代僧伽教育之父——P虛[J];中國宗教;2004年09期
7 劉康樂;楊玉輝;;從泗州大圣到僧伽信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林曉君;;古代福建的泗州僧伽信仰[J];福建文博;2012年04期
9 慕顯;;佛國見聞[J];法音;1982年04期
10 戒圓;;當前僧伽教育之管見[J];法音;198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Zhukovskaya N.;馬克思;阮氏芳簪;;作為布利亞特人世界觀形成因素的佛教與薩滿教(續(xù))[A];共識(2012春刊07)[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 鄧子美;中國近代以來僧伽教育的變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周玉茹;近代以來的臺灣佛教僧伽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釋如瑞;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劉海濤;斯里蘭卡的佛教激進思潮[N];中國民族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葛英穎;漢地佛教服飾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曉燕;僧伽信仰背后的社會風情畫[D];蘭州大學;2007年
2 王虎;宋代僧伽信仰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3 林曉君;泗州佛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姜立剛;論泰國佛教的世俗化趨向[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志平;泰國佛教的政治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禎;禮物與村寨財富[D];云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46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34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