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盆地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2 02:22
本文關鍵詞:運城盆地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譜系研究
【摘要】:自公元前3000年前后開始,黃河流域各地漸次興起的空三足器,表征著此時的考古學文化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諸文化表述的社會歷史進程經(jīng)歷了劃時代的變革。位于南流黃河向東轉(zhuǎn)彎處的運城盆地,在這次變革風潮的影響下,于公元前第三個千年前后,相繼產(chǎn)生了荊村文化、東關文化和三里橋文化。這三支文化植根于運城盆地,分布于周邊地區(qū),對黃河流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本文從運城盆地垣曲古城東關等遺址的材料入手,討論了荊村文化、東關文化和三里橋文化的相對年代和性質(zhì)等問題。指出,荊村文化、東關文化和三里橋文化是屬于同一譜系的三支考古學文化。本文的論述主要分四個部分:第1章緒論概括本文寫作緣由,廓清研究對象的時空范圍和主要材料;仡欉\城盆地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歷程,加之近年來不斷發(fā)表的新材料,為我們研究這一地區(qū)考古學文化譜系提供了重要線索,使我們有條件進一步研究諸考古學文化的演變與形成過程。第2章運城盆地龍山時代諸文化的編年序列筆者通過分析垣曲古城東關、垣曲上亳、垣曲豐村、垣曲寧家坡等典型遺址,厘清荊村文化的面貌和性質(zhì),將之前被混入荊村文化的東下馮和垣曲小趙遺址的一些單位剔除;將荊村文化分為四期,概括了荊村文化典型陶器的發(fā)展演變特征,并對荊村文化的年代進行了討論。繼而,將垣曲豐村遺址和絳縣周家莊遺址的一些單位同東關文化典型器物進行比對,將這兩處遺址中屬于東關文化的單位辨識了出來,把東關文化分為兩期,進而討論了東關文化的年代問題。通過分析垣曲古城東關、垣曲龍王崖、芮城南禮教等典型遺址,對三里橋文化的性質(zhì)和面貌進行了深入探討,將絳縣周家莊遺址的一些單位歸入三里橋文化。把三里橋文化分為早、晚兩期,進而對三里橋文化的年代進行了討論。本章通過討論荊村文化、東關文化和三里橋文化的年代問題,建立起運城盆地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第3章運城盆地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系關系以上文建立的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為基礎,筆者梳理了植根于運城盆地的荊村文化由本地泉護二期文化受到東面秦王寨文化的影響,將自身傳統(tǒng)器物釜灶改制成e澋男緯曬獺;竦們看笊Φ木4邐幕冀幸幌盜寫罄┱,
本文編號:1173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17393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