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許昌地區(qū)漢代陶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3 11:23

  本文關鍵詞:許昌地區(qū)漢代陶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許昌 漢代 陶器


【摘要】:目前許昌地區(qū)發(fā)現的漢代陶器主要有熏爐、壺、耳杯、井、磨、倉、灶、奩、鼎等,類型比較豐富。本文對許昌地區(qū)現藏部分陶器進行了類型學分析,并參考相關考古發(fā)掘資料和學術研究成果,對年代進行了大致推定。綜合而言,許昌地區(qū)的兩漢陶器在形制、工藝等方面,與兩漢時期的主流文化面貌大同小異,能夠代表并反映當時的技藝特征、工藝水平以及人們的審美傾向。
【作者單位】: 許昌市博物館;
【關鍵詞】許昌 漢代 陶器
【分類號】:K876.3
【正文快照】: 許昌之名源自西周分封的許國,自大夏以來,一直為郡縣治所。逮至東漢,曹操于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迎獻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成為漢朝末期都城。曹魏黃初二年(221年),曹丕因“魏基昌于許”,改許縣為“許昌”。由此,許昌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凸顯。漢魏時期文化遺存在許昌地區(qū)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鄭同修;楊愛國;;山東漢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J];考古學報;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東輝;;試述古漢語研究中的三重證據法[J];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1996年03期

2 王子今;秦漢時期的森林采伐與木材加工[J];古今農業(yè);1994年04期

3 ;姜堰市官莊南華漢墓發(fā)掘報告[J];東南文化;2002年05期

4 沈宏格;;從“漢無禮樂”看西漢諸侯王墓葬[J];東南文化;2014年04期

5 潘玲;西溝畔漢代墓地四號墓的年代及文化特征再探討[J];華夏考古;2004年02期

6 包明軍;漆衣陶器淺談[J];華夏考古;2005年01期

7 崔仁義,劉祖信;荊門市瓦崗山西漢墓[J];江漢考古;1986年01期

8 章宏偉;;百年來出土的兩漢簡牘[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葉小燕;;中原地區(qū)戰(zhàn)國墓初探[J];考古;1985年02期

10 宋少華;;略談長沙象鼻嘴一號漢墓陡壁山曹(女巽)墓的年代[J];考古;1985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高郵天山漢墓發(fā)掘的意義[A];1980年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考古學會成立大會學術論文集(第三冊)[C];1980年

2 ;金餅[A];1982年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2年

3 李仲均;李慶元;李衛(wèi);;春秋、戰(zhàn)國、秦漢冶鐵遺址綜述[A];李仲均文集——中國古代地質科學史研究[C];1998年

4 靳寶;;兩漢燕薊地區(qū)諸侯王與諸侯王陵[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柳芳;城市與文學[D];蘇州大學;2011年

4 武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漢至西晉模型明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5 蔣曉春;三峽地區(qū)秦漢墓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孫力楠;東北地區(qū)公元2-6世紀墓葬壁畫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龍小松;沖突與融合——金代文化的變遷[D];浙江大學;2008年

8 宋蓉;漢代郡國分制的考古學觀察[D];吉林大學;2009年

9 翟睿;中國秦漢時期室內空間營造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10 劉劍;山東地區(qū)漢代墓葬的考古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妍;京津冀地區(qū)漢代墓葬的歷史地理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呂凱;魯中南地區(qū)漢代石槨墓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濤;略述匈奴與中原物質技術的交流以及漢匈在文化上的融合[D];西北大學;2003年

4 姜佰國;京津冀地區(qū)漢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燕睿;唐河馮君孺人畫像石墓及相關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6 朱津;漢墓出土陶灶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么乃亮;牙形玉飾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王秀偉;山東東南沿海漢墓的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蘇鵬舉;宿遷青墩遺址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10 付龍騰;宿遷青墩遺址的遺跡及相關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周勇;新華文化述論[J];考古與文物;2005年03期

2 王永平;唐宋時期文化面貌的局部更新[J];史學月刊;2005年05期

3 劉曉東;;梲棬文化遺存淺析[J];北方文物;2009年04期

4 林留根 ,施玉平;湖熟文化族屬研究[J];東南文化;1990年05期

5 王恩田;湖熟文化的分期與土墩墓的年代問題[J];東南文化;1990年05期

6 中午;京華琉璃廠名匾一瞥[J];藝圃(吉林藝術學院學報);1996年Z1期

7 梁霞 ,何捷;淺析玉笥山商代遺存的文化因素[J];湖南考古輯刊;1999年00期

8 喬登云;關于磁山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邵文斌;;對華北地區(qū)舊石器兩大文化傳統(tǒng)的反思[J];中原文物;2010年01期

10 道格拉斯·普賴斯;潘艷;;歐洲的中石器時代[J];南方文物;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孟苗;六時期遺存重現人間[N];山西日報;2005年

2 記者 孟苗;絳州衙署從唐到清都沒挪地兒[N];山西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舒明;從人文地理中發(fā)現新世界[N];文匯報;2002年

4 段宏振 任濤;河北易縣七里莊遺址發(fā)現大量夏商周時期文化遺存[N];中國文物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王小梅;仡佬族古先民“丹砂文化”線路[N];貴州日報;2010年

6 ;傳承荊楚文明 再創(chuàng)歷史輝煌[N];中國文化報;2002年

7 撰稿:郭偉民 高成林;三湘考古 驚羨天下[N];中國文物報;2009年

8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李梅田;魏晉北朝墓葬文化的區(qū)域性與階段性研究[N];中國文物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張建平;出土文物細說蚌埠歷史[N];蚌埠日報;2012年

10 肖一亭;沙丘遺址中的間歇層[N];中國文物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曹艷朋;陶寺文化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2 郭妍;墓室畫像與北朝社會[D];山西大學;2008年

3 索德浩;峽江地區(qū)漢晉墓葬文化因素分析[D];四川大學;2006年

4 侯菲菲;晉中地區(qū)龍山時代遺存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0831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0831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48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