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子坪墓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20:47
本文關鍵詞:岱子坪墓地研究
【摘要】:岱子坪遺址地處湘中地區(qū),文化面貌復雜多元的特點鮮明,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未受到學界的足夠重視,因此至今該遺址的文化性質、分期等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致使這一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脈絡模糊不清。本文擬以岱子坪遺址的重新分期為基礎,結合長江中下游屈家?guī)X文化、石家河文化、樊城堆文化、良渚文化等相關遺址的材料,梳理各期文化的來龍去脈,并在此基礎上對墓葬及陶器文化因素的分布特點等進行研究。 全文共分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簡單介紹岱子坪遺址的發(fā)掘概況,并對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分析,,指出現(xiàn)階段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第二部分,墓葬陶器編年與遺址分期。首先對報告中的“岱子坪一期遺存”進行梳理,將性質不同的文化層和墓葬分為兩組;其次從層位關系出發(fā)、以共存關系為基礎,根據(jù)隨葬品形制的變化建立墓葬陶器編年序列;繼而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陶器組合及形制的差異將岱子坪遺存分為五期,并明確各期大致的年代范圍。 第三部分,各期遺存性質與周邊考古學文化的關系。在綜合周邊地區(qū)已發(fā)表的考古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因素的對比分析,對岱子坪一至五期遺存的譜系關系進行梳理。認為岱子坪一期主要有本地和樊城堆文化兩種因素;第二期以屈家?guī)X文化及良渚文化為主;三至五期屬于石家河文化的范疇,可命名為“石家河文化岱子坪類型”,其中第三期主要受到環(huán)洞庭湖地區(qū)的影響,第四至五期則主要接受了來自漢東地區(qū)石家河文化中心區(qū)的影響。一至三期以更替性為主,三至五期以傳承性為主。湘江、m逅
本文編號:10270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02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