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問題研究
【摘要】: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已經完成了政黨轉型,作為各自國內左翼力量的主體,與右翼勢力輪流執(zhí)政,在有的國家實現了兩度執(zhí)政或連續(xù)執(zhí)政!肮伯a主義后繼黨”已經成為中東歐各國主流政治生活的有機部分,對中東歐各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轉型與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在其執(zhí)政的綱領、政治制度背景和執(zhí)政方式上都與前共產黨有很大的不同,同時又有別于西方傳統(tǒng)政黨,具有自己的特點。 在思想理論和政策主張上,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最佳選擇。 在執(zhí)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上,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是在多黨議會民主制的體制下執(zhí)政,但其又有別于成熟的西方多黨議會民主制。具體來講,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的政體背景發(fā)生了由“議行合一”到“三權分立”的變化,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成熟的議會民主制相比還有一段距離,表現出自己的特點:(1)議會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中心;(2)選舉制度復雜混亂;(3)議會和政府頻繁更迭;(4)司法獨立有時得不到保障;(5)立法與行政關系充滿矛盾。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的政黨制度背景發(fā)生了由一黨制或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到多黨制的轉變。在從一黨執(zhí)政向多黨競爭轉變的過程中,中東歐國家的政黨政治呈現出了這樣幾個基本特點: (1)黨派構成復雜數量眾多;(2)左右翼兩大陣營的政黨格局已經形成;(3)普遍實行聯合執(zhí)政;(4)各政黨之間的緊張關系趨于緩和。 在黨政關系和執(zhí)政方式上,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發(fā)生了從直接執(zhí)政到間接執(zhí)政的變化。在選舉階段,各政黨作為實現執(zhí)政的工具,只能采取民主競爭的方式,而不允許采取暴力手段。在選舉結束后,與其它政黨一樣,各“共產主義后繼黨”不干政,也不許干政,采取間接執(zhí)政方式。 總的來看,中東歐國家的多黨議會民主制經過實際運作逐漸得以鞏固,但短期內完成政治制度轉型的過程,給這些國家的多黨議會民主制留下了不少隱患,離建立完善而穩(wěn)定的西歐式多黨議會民主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中東歐各“共產主義后繼黨”的發(fā)展演變及其執(zhí)政經歷告訴我們,在政治經濟轉軌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面前,左翼政黨要爭取和維護執(zhí)政地位,就必須做到:(1)適應時代和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積極參與政治轉軌;(2)提出正確的經濟綱領政策,取得良好的經濟業(yè)績;(3)實施積極的社會政策,改善社會福利;(4)積極改善與其它左派政黨之間的關系,實現左翼團結;(5)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關鍵詞】:中東歐 共產主義后繼黨 執(zhí)政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751
【目錄】:
- 摘要4-8
- 前言8-11
- 第一章 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情況簡介11-22
- 一、波、匈、捷、斯4 個國家11-15
- (一) 波蘭社會民主黨(1999 年改組為民主左派聯盟黨)11-12
- (二) 匈牙利社會黨12-13
- (三) 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13-14
- (四) 斯洛伐克民主左派黨14-15
- 二、前南斯拉夫地區(qū)的6 個國家15-19
- (一) 斯洛文尼亞社會民主聯合名單15-16
- (二) 克羅地亞社會民主黨16
- (三) 塞爾維亞社會黨16-17
- (四) 黑山社會主義者民主黨17
- (五) 波黑社會民主黨17-18
- (六) 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18-19
- 三、巴爾干半島的2 個國家19-22
- (一) 保加利亞社會黨19
- (二) 阿爾巴尼亞社會黨19-22
- 第二章 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的基本特點22-32
- 一、思想理論和政策主張22-24
- (一) 黨建理論22-23
- (二) 政策主張23-24
- 二、執(zhí)政的政治制度背景24-30
- (一) 執(zhí)政的政體背景25-27
- (二) 執(zhí)政的政黨制度背景27-30
- 三、執(zhí)政方式的特點30-32
- 第三章 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的幾點啟示32-40
- 一、適應時代和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積極參與政治轉軌32-33
- 二、提出正確的經濟綱領政策,取得良好的經濟業(yè)績33-35
- 三、實施積極的社會政策,改善社會福利35-36
- 四、積極改善與其它左派政黨之間的關系,,實現左翼團結36-38
- 五、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38-40
- 結論40-41
- 參考文獻41-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艷霞;;經濟因素與俄羅斯的中東歐政策[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1年07期
2 徐剛;;中東歐社會轉型中的新民粹主義探析[J];歐洲研究;2011年03期
3 安雅·諾伊恩多夫;王文娥;;轉型中的民主:看待后社會主義國家體制變革的微觀視角[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4 李巨川;;再評東歐的歷史性事變[J];領導文萃;2011年14期
5 孔寒冰;;“紅色”不再的“紅色景點”[J];世界知識;2011年18期
6 彭心倩;;歐盟東擴過程中的制度因素——以競爭法為中心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汪濱;;北約東擴對大西洋關系的影響與意義[J];社會主義研究;2011年03期
8 張慧君;;全球化與轉型國家治理模式重構——基于國家—市場—社會的三維分析視角[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年04期
9 曉德;;非執(zhí)政共產黨: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J];共產黨員;2011年16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徐小鳳;;對伊斯蘭政黨現象的一點思考[A];世界政黨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友孫;;歐盟少數民族保護之“促進社會融入”理念評述[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段玉鑾;李景元;郝志功;杜穩(wěn)靈;;第四章 國內外反傾銷活動發(fā)展[A];新世紀社會經濟變革與理性思考——WTO游戲規(guī)則對行為導向價值觀念的滲透與影響[C];2002年
4 童世駿;;政治文化和現代社會的集體認同——讀哈貝馬斯近著兩種[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一輯)[C];2000年
5 華章;董波;;“非洲國家獨立以來政治發(fā)展”學術討論會紀要[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6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前景[A];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1-2012)[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朱曉中;中東歐國家欲圓歐洲夢[N];人民日報;2002年
2 本報駐布拉格記者 任鵬;中東歐國家“受氣”告一段落[N];光明日報;2009年
3 記者 胥會云 實習記者 查多;中東歐九國聯合尋金中國[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4 記者 閆磊 實習記者 張媛 實習生 李楠;中國產品宜在中東歐實現“歐洲制造”[N];經濟參考報;2010年
5 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 張祖謙;中國企業(yè)大踏步進入中東歐[N];上海證券報;2010年
6 特派記者 袁雪;工行歐洲新布局瞄向中東歐[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7 鄭泉;中東歐國家為歐洲經濟帶來暖意[N];中國信息報;2011年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鞏固傳統(tǒng)友誼 促進共同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1年
9 記者 曹鵬程;溫家寶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并發(fā)表講話[N];人民日報;2011年
10 黃婧;中國與中東歐國家 經貿合作潛力巨大[N];中國聯合商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慧;中東歐國家FDI對產業(yè)結構和經濟增長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程舒?zhèn)?舊中國國會興衰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賀蕊玲;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夏海斌;中東歐國家轉型的外部約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天欣;中東歐國家入盟的貿易效應分析[D];遼寧大學;2012年
4 王婭奇;論歐盟對區(qū)域少數民族的保護[D];外交學院;2012年
5 鞠豪;冷戰(zhàn)后中東歐國家的政黨變遷和政治社會化[D];山東大學;2012年
6 王達;論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東歐轉軌國家金融自由化的路徑選擇[D];吉林大學;2006年
7 賈懷銘;獨立后印度議會民主制與政治現代化[D];山西大學;2008年
8 李棟;歐洲化視角下的中東歐國家環(huán)境政策轉型[D];山東大學;2009年
9 王洪印;歐盟東擴及對國際格局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席;中東歐國家金融開放對銀行體系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22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2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