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無核化政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6 16:08
本文關鍵詞:日本的無核化政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冷戰(zhàn)結束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美俄兩國不斷推進核裁軍步伐,發(fā)生國際核大戰(zhàn)的可能性似乎愈加減小。但是,國際社會并未因此而顯得太平,核武器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問題,依然時刻威脅著國際安全。在東亞地區(qū),朝鮮的核試驗、輕水反應堆建設、衛(wèi)星發(fā)射等取得顯著進展,朝核形勢的進一步嚴峻加劇了日本對鄰國威脅的感知。面對復雜的國際地區(qū)形勢,日本對于美國提供的延伸核威懾有效性的信心因美國奧巴馬政府追求實現“無核世界”、高調推進核裁軍而發(fā)生動搖。在日本國內,安倍政府以周邊安全形勢為由,謀求修改憲法,企圖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政治保守化傾向日趨明顯。 在上述國際、地區(qū)、日本國內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大背景下,日本內外有關核武裝的言論甚囂塵上。不少分析認為,日本早已具備高水平的核技術、大量的核材料及先進的空間運載火箭技術,核武裝從技術上來說并無太大障礙;在日本謀求成為“普通國家”的道路上,政策突破并非難事;日本文化的實用性特征決定了它的核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且易于發(fā)生突然的原則性轉向。因而對于日本是否會繼續(xù)堅持長久以來的無核化道路提出了質疑與擔憂。然而,核武裝論多為某些政客充斥著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言論,而個人的言論并不能代表國家的政策,正如核技術能力不能等同于擁核的動機。日本發(fā)展核武器在當前仍然有著不少影響因素。 首先在日本堅持無核化政策的促進因素方面,日本積極參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希望以此提高其軟實力。這主要體現在其在聯合國大會及第一委員會會議上的提出議案情況以及在議案表決中的贊成行為、在國際場合積極開展裁軍及不擴散外交的行動中。同時,日本也從國際核不擴散機制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獲準進行核燃料的循環(huán)與處理、由日本公民擔任國際相關機構的領導等,并難以承擔突破機制的可能后果,如國際孤立與制裁、美日同盟被侵蝕乃至瓦解、相關特權被沒收等。這些有力地促使其繼續(xù)堅定無核化政策。 其次在日本擁核的限制因素方面,主要存在著三大影響因素。第一,美國的制約作用尤為明顯。美國通過向日本承諾并提高“核保護傘”的可信度、影響日本核材料供給的可持續(xù)性等途徑,制約著日本政府對待核武器的態(tài)度。第二是核過敏的制約作用。核過敏直接促成了日本國內反對核武器的民意基礎;同時,核過敏也影響了日本國民對于無核三原則的態(tài)度,即擁護無核三原則。這些均制約了日本政府對待核武器的態(tài)度。第三,戰(zhàn)后初期起發(fā)展延續(xù)至今的吉田主義的經濟優(yōu)先本質,約束了日本軍事過度發(fā)展,制約了其政治發(fā)展的右傾化,同時,外向型經濟促進了政府的和平外交。吉田主義的這些作用制約了日本政府謀求發(fā)展核武器的可能走向。另外,日本地緣政治因素也制約了其擁核的可能性。 日本堅持無核化政策、不發(fā)展核武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作用,既維護與強化了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牽制了美國核戰(zhàn)略的大幅改變,亦對東北亞無核區(qū)的實現產生了積極的示范效應。同時這啟示中國在監(jiān)督敦促日本的核政策動向的同時,也應該對日本堅持無核化政策的舉動表示肯定,并推動“東北亞無核區(qū)構想”早日實現。 雖然當前日本的無核化政策受到了諸多挑戰(zhàn),但只要日本繼續(xù)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提升其軟實力、享受機制利益,并難以承擔突破機制約束的后果,美國繼續(xù)制約日本的擁核意圖及能力,核過敏繼續(xù)制約國民反對核武器、擁護無核三原則的態(tài)度,并進而制約政府的相關決策,日本在現實中繼續(xù)踐行更新的吉田主義而注意發(fā)展經濟、避免軍事過度發(fā)展與政治極端化,推進和平外交,那么在可預見的將來,該政策仍將延續(xù)下去。
【關鍵詞】:日本 無核化政策 擁核 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731.3
【目錄】:
- 目錄4-6
- CONTENTS6-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導論14-26
- 0.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14
- 0.2 研究現狀與本文的創(chuàng)新14-23
- 0.2.1 國內研究現狀15-18
- 0.2.2 國外研究現狀18-22
- 0.2.3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論22-23
- 0.2.4 本文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23
- 0.3 研究思路與方法23-26
- 0.3.1 研究思路23-24
- 0.3.2 研究方法24-26
- 第1章 日本的無核化政策及其面臨的沖擊26-40
- 1.1 日本無核化政策的形成26-28
- 1.2 日本無核化政策面臨的沖擊28-32
- 1.3 日本無核化政策面臨沖擊的原因32-38
- 1.3.1 朝鮮核態(tài)勢的變化32-34
- 1.3.2 美國核戰(zhàn)略的改變34-36
- 1.3.3 國內政治的保守化36-38
- 1.4 小結38-40
- 第2章 日本堅持無核化政策的促進因素40-50
- 2.1 日本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機制的行為表現40-45
- 2.1.1 日本對于聯合國大會及第一委員會會議的相關參與情況40-43
- 2.1.2 日本在其他國際場合的參與情況43-45
- 2.2 日本力圖提升國際核不擴散領域的軟實力45-46
- 2.3 日本力圖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帶來的利益46-47
- 2.4 日本突破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可能后果47-48
- 2.5 小結48-50
- 第3章 日本擁核的限制因素50-69
- 3.1 美國的制約50-55
- 3.1.1 延伸核威懾的承諾50-53
- 3.1.2 核材料的提供與制約53-55
- 3.2 核過敏的制約55-60
- 3.2.1 國民普遍反對核武器、防止核擴散55-57
- 3.2.2 國民廣泛擁護無核三原則57-60
- 3.3 吉田主義的制約60-66
- 3.3.1 吉田主義的內涵及其延續(xù)60-61
- 3.3.2 吉田主義對日本無核化政策的影響61-66
- 3.4 小結66-69
- 第4章 日本堅持無核化的影響與啟示69-79
- 4.1 對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影響69-72
- 4.1.1 日本積極維護與強化國際核不擴散機制70-71
- 4.1.2 日本在國內層面進—步加強對于其國際行動的支撐71-72
- 4.2 對美國核戰(zhàn)略的影響72-74
- 4.3 對東北亞地區(qū)核態(tài)勢的影響74-76
- 4.4 對中國的啟示76-79
- 結論79-82
- 參考文獻82-94
- 致謝94-9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95-96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9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玉國;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變化中的日本政治[J];東北亞論壇;2004年02期
2 盛邦和;;日本戰(zhàn)后新日本主義敘論[J];東北亞論壇;2009年04期
3 陳東曉;淺議建構主義對東亞安全前景的再認識[J];國際觀察;2000年04期
4 張貴洪;;國際核不擴散體系面臨的挑戰(zhàn)及發(fā)展趨勢——兼評《不擴散核武器條約》2010年審議會議前景[J];國際觀察;2009年06期
5 方長平;西方戰(zhàn)略文化研究:從文化主義到建構主義[J];國際論壇;2004年03期
6 章節(jié)根;日本核不擴散政策的悖論[J];國際論壇;2005年04期
7 劉卿;;核不擴散機制面臨的挑戰(zhàn)與走向[J];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05期
8 夏立平;;論美國反核擴散戰(zhàn)略與防核擴散政策[J];國際問題研究;2008年01期
9 鹿音;;東北亞核不擴散面臨的挑戰(zhàn)[J];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05期
10 李長和;;國際軍控與裁軍新態(tài)勢[J];國際展望;2010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呂平;奧巴馬政府東北亞安全戰(zhàn)略[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日本的無核化政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73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9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