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論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23 18:01
本文關鍵詞: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論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美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國會常常被形容為一個巨大而精致的“政治復合體”,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就是這個復合體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一種制度設計,最初它并沒有隨著國會制度的創(chuàng)建而誕生,相反,它是國會制度在漫長歲月中不斷發(fā)展演變的產物,其產生過程本身就體現(xiàn)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活力。作為政黨政治與國會體制的結合物,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這一職位自誕生之日起就深刻影響了參議院的政治運作,其本身也在發(fā)展過程中被賦予了巨大的權力。在現(xiàn)代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是真正的權力擁有者。身為政黨領袖,他是本黨意識形態(tài)的中心點,制定本黨的立法計劃并通過協(xié)調本黨議員來促進政黨忠誠;作為參議院領袖,他掌握著安排參議院日常運作程序的重大權力,針對不同的立法問題及程序問題不斷與相關方、少數黨進行調停、協(xié)商,并且通過柔性手段來實施領導。從與行政部門的關系看,參議院的多數黨并不從屬于總統(tǒng),盡管總統(tǒng)是執(zhí)政黨的領袖,總統(tǒng)不能給國會的本黨組織下命令。但是受到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這一職位誕生之初時的立法——行政合作關系構架,以及政黨因素的影響,多數黨領袖的行為更容易受限制于總統(tǒng)的期望,特別是當他與總統(tǒng)來自同一政黨時,這種影響就更為明顯。 本文正文共有五部分,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的起源和發(fā)展。首先追溯歷史,介紹了美國國會內參眾兩院的多數黨領袖制度的發(fā)展歷程。然后進一步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這一職位產生的背景進行介紹,并且分析了這一職位產生的原因。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并不是憲法的安排,而是由參議院內的非正式的黨內領導演變而來,是那個時代的政黨斗爭和參議院自身發(fā)展的產物。 第二部分介紹了多數黨領袖在參議院中的政治地位與權力。在參議院內,多數黨領袖的政治地位因為另外兩個領導角色的虛弱而得到了強化。在職責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擁有以下權力:制定本黨議員的委員會任職方案、通過議程設置的權力推動本黨立法戰(zhàn)略、動員本黨議員支持本黨法案、在媒體和大眾前為本黨代言、協(xié)助本黨參議員候選人競選等。 第三部分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領導方式和風格進行了探討。由于參議院的傳統(tǒng)及其規(guī)則的限制,多數黨領袖更多地通過勸說、協(xié)商的方式施展權力。這種領導方式順應了議員之間的平等要求,能夠避免多數黨議員們抵制指示與命令的心理,但又將黨的要求和意志傳達給黨內各位議員,并且巧妙地將黨內各位議員的種種利益訴求進行整理區(qū)分,使最終交全院大會辯論和表決的法案能夠及時回應各個利益集團與階層的要求。在實際領導中,多數黨領袖要利用好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利益杠桿,通過組織協(xié)調,使國會這個松散而強調個性的立法機構團結一致并高效工作。而每位多數黨領袖在領導方式上也會因為其個性、抱負、從政經歷、時代背景等因素的影響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特點。 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是如何被遴選出來的。這里不僅探討了選拔的程序,而且還通過例證分別分析了影響多數黨領袖選拔的幾個重要因素:意識形態(tài)、政治資歷、地區(qū)因素、委員會主席職位的影響、面對媒體演講的才能。在實際的選拔過程中,這些因素往往共同發(fā)揮著作用。 第五部分分析了總統(tǒng)對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影響和制約。作為立法機構外的影響因素,行政部門的首腦——總統(tǒng)與參議院的領導者之間的關系限制了多數黨領袖作用的發(fā)揮,特別是當總統(tǒng)與多數黨領袖來自同一政黨時,,后者的獨立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更多的削弱,并往往扮演著總統(tǒng)立法計劃護衛(wèi)者的角色。二者的這種關系的確立和演變不僅體現(xiàn)了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而且使得三權分立的制度原則在實際運作中更加復雜化,同時也為我們揭示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又一個角色特征,即除了要代表本州選民、本黨議員以及參議院整體外,有時還要代表總統(tǒng)。
【關鍵詞】:美國國會 參議院 多數黨領袖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771.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一) 選題意義與研究目的11-12
- (二)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13-15
- 一、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的起源與發(fā)展15-20
- (一) 美國國會多數黨領袖制度的發(fā)展歷程15-17
- (二)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職位產生的背景和原因17-20
- 1.背景17-18
- 2.原因18-20
- 二、 多數黨領袖在參議院中的政治地位與權力20-28
- (一) 多數黨領袖在參議院的政治地位20
- (二)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權力20-28
- 1.制定本黨議員任職方案,建立參議院的行政組織體系21-23
- 2.設置全院議程,推動本黨立法戰(zhàn)略23-25
- 3.協(xié)調黨內立法,動員多數黨議員支持本黨法案25-26
- 4.為政黨代言26-27
- 5.募集資金,協(xié)助本黨參議員候選人競選27-28
- 三、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領導方式與風格28-32
- (一)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領導方式28-30
- (二)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領導風格30-32
- 四、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遴選32-40
- (一) 多數黨領袖的遴選方式32-33
- (二) 影響多數黨領袖遴選的因素33-40
- 1.意識形態(tài)因素34-36
- 2.政治資歷36
- 3.地區(qū)因素36-37
- 4.委員會主席職位的影響37-38
- 5.面對媒體演講的才能38-40
- 五、 國會體制外的約束——總統(tǒng)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影響40-48
- (一) 民主黨參議院領袖和民主黨總統(tǒng)40-44
- 1.約翰·科恩——威爾遜40-41
- 2.喬·羅賓遜、阿爾本·巴克利——羅斯福41-43
- 3.邁克·曼斯菲爾德——約翰遜43-44
- (二) 共和黨參議院領袖和共和黨總統(tǒng)44-46
- 1.霍華德·貝克、羅伯特·多爾——里根44-45
- 2.比爾·弗里斯特——喬治 W.布什45-46
- (三) 關于總統(tǒng)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影響的思考46-48
- 結論48-50
- 參考文獻50-54
- 附表54-55
- 附錄55-57
- 后記57-58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師楓燕;六十年代以來美國政黨制度的連續(xù)性與變化——《美國的政黨和政治》譯后[J];美國研究;1990年02期
本文關鍵詞: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制度論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8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8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