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前期的北方“六鎮(zhèn)”設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8 08:26
本文關鍵詞:朝鮮王朝前期的北方“六鎮(zhèn)”設置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當今的中朝兩國邊界的形成,自古以來便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圖們江作為東段邊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元末明初之時,而那時的朝鮮半島也正值高麗王朝末期至朝鮮王朝前期的過渡期。在此期間,以高麗恭愍王執(zhí)政時期為開端,高麗王朝借助國際形勢的變化,開始在朝鮮半島東北部地區(qū)大力推行“北進政策”;此后,新生的朝鮮王朝繼承并發(fā)揚了這種“北進政策”,從而一度將其疆域拓展到了圖們江沿岸,并由此開始了圖們江成為邊界界河的序幕。 當然,在1392年朝鮮王朝建立之初,在圖們江沿岸所開拓之地,僅限于其下游西岸的“孔州”,該城于1398年以作為“肇基之地”而被改名為“慶源”;至此,作為“六鎮(zhèn)”之一的慶源鎮(zhèn)的新建,標志著“六鎮(zhèn)”設立的發(fā)端,也標志著圖們江開始成為未來界河之先聲。然而,慶源鎮(zhèn)的設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先后歷經(jīng)“庚寅事變”及“癸丑事變”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由“廢棄”到“復立”一系列反復而復雜的變化;最后于1434年,慶源鎮(zhèn)被終設于圖們江中游西岸的“會叱家”地區(qū)。 在慶源鎮(zhèn)終設的同時,朝鮮王朝加快了“北進”的步伐,并隨之展開了六鎮(zhèn)的全面設立。在金宗瑞的主導下,朝鮮王朝首先于1434年在圖們江上游東岸的“吾音會(斡木河)”地區(qū)終設了會寧鎮(zhèn),緊接著又于1441年在圖們江中游東岸的“愁州”地區(qū)終設了鐘城鎮(zhèn),最后于1443年在原“孔州”之地終設了慶興鎮(zhèn);以上,新設“四鎮(zhèn)”的建立以及所形成的沿江防御的趨勢,開始引出了建立所謂“圖們江沿江防御體系”的問題。 此后,于1441年終設于圖們江南岸“多穩(wěn)平”地區(qū)的穩(wěn)城鎮(zhèn)以及于1449年終設于今朝鮮咸鏡北道“富寧里”地區(qū)的富寧鎮(zhèn)乃至長城“行城”等工程的相繼建設,使得以完設后的“六鎮(zhèn)”為核心的“圖們江沿江防御體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構建;只不過,在此期間,暗藏在體系構建過程中的朝鮮王朝的“北進政策”,同時在無形中得到了最大化的發(fā)展。從此,圖們江正式開始作為邊界界河,在對后世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進程中沿用至今。
【關鍵詞】:六鎮(zhèn) 圖們江 朝鮮王朝 北進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312;D731.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3
- 1.3 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13-15
- 第二章 “六鎮(zhèn)”設置的前奏——“北進政策”15-24
- 2.1 高麗王朝末期在圖們江以南地區(qū)的“北進政策”15-18
- 2.2 朝鮮王朝前期對于“北進政策”的繼承與發(fā)展18-24
- 第三章 “六鎮(zhèn)”設置的發(fā)端——慶源鎮(zhèn)的設立及其變遷過程24-32
- 3.1 慶源鎮(zhèn)的初設與廢棄24-29
- 3.2 慶源鎮(zhèn)的復立與發(fā)展29-32
- 第四章 “六鎮(zhèn)”的全面設立——金宗瑞主導下的新設“四鎮(zhèn)”32-50
- 4.1 “癸丑事變”后的“慶源”移鎮(zhèn)32-33
- 4.2 “會寧”與“鐘城”二鎮(zhèn)的相繼設立33-40
- 4.3 慶興鎮(zhèn)的新設與發(fā)展40-45
- 4.4 金宗瑞對于“四鎮(zhèn)”設置之議45-50
- 第五章 “六鎮(zhèn)”設置的完成——“圖們江沿江防御體系”的構建50-69
- 5.1 穩(wěn)城鎮(zhèn)的新設與發(fā)展50-57
- 5.2 富寧鎮(zhèn)的最終設立57-62
- 5.3 “圖們江沿江防御體系”的全面構建62-69
- 第六章 結論69-72
- 主要參考文獻72-76
- 致謝76-77
- 附錄A:攻讀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77-78
- 附錄B:《八路大}稀分械摹俺釋醭說勞肌敝嘆檔
本文編號:3755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7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