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讖緯”義界與性質的再檢討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16:01
"讖"的本義是預言,西漢晚期以后,一般只有假托天意或圣賢之言、事關國家或帝王歷運興衰的預言書才能稱作讖書。就東漢圖讖而言,河洛讖假托上天和九圣,七經讖假托孔子。讖書與數術占驗之書的區(qū)別在于其中有大量不經過占候得出的預言,隨意性很大,本身往往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河洛讖出于方士之手,本身屬于數術之學。而七經讖則是東漢初年校定圖讖的成果,目的是牽合河洛讖與經義。"緯"名的興起則遲至東漢晚期。
【文章來源】:中國典籍與文化.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5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漢圖讖的成立及其觀念史變遷[J]. 張學謙. 文史. 2019(04)
本文編號:3550782
【文章來源】:中國典籍與文化.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5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漢圖讖的成立及其觀念史變遷[J]. 張學謙. 文史. 2019(04)
本文編號:3550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55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