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當性的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
發(fā)布時間:2021-10-30 22:40
法學家、哲學家、政治學家對于政治正當性的思考從未停止過,因為對政治正當性的論證在某種意義上即是對政治合法性的證明,政治秩序的長久穩(wěn)定必須建立在政治正當性的基礎之上,F(xiàn)代政體與傳統(tǒng)政體關于政治正當性論述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評判方式與評判標準的不同,傳統(tǒng)政體側重價值判斷,例如"仁政""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思想,而現(xiàn)代政體在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并重的基礎上,更加側重事實判斷,例如對"民主""法治""人權"等諸多事實因素的考量。但是政治正當性的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最終要歸于統(tǒng)一,二者的統(tǒng)一性在于政治社會發(fā)展目標的一致性,即最終落腳于人類個體的全面發(fā)展。
【文章來源】:黨政干部學刊. 2020,(06)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何謂正當性
(一)“何為”正當性與“何謂”正當性
(二)區(qū)分“何為”正當性與“何謂”正當性的意義
(三)何謂政治正當性
二、政治正當性的演進邏輯
(一)認同理論———政治正當性的邏輯起點
(二)基于認同的服從理論———政治正當性的價值判斷
(三)政治權威的長久有效以及政治秩序的長久穩(wěn)定———政治正當性的事實判斷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政治正當性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統(tǒng)一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每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J]. 陳曙光.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02)
[2]利益進路與同意進路:政治正當性的兩種研究方法[J]. 楊偉清. 江西社會科學. 2018(11)
[3]論康德道德神學對心靈秩序的自由根基重置[J]. 張廷干.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4]權力與權威:新的解釋[J]. 俞可平.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6(03)
[5]政治正當性的古今中西對話[J]. 許紀霖,劉擎,陳赟,周濂,崇明,王利. 政治思想史. 2012(01)
[6]政治正當性的四重根[J]. 周濂. 學海. 2007(02)
本文編號:3467554
【文章來源】:黨政干部學刊. 2020,(06)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何謂正當性
(一)“何為”正當性與“何謂”正當性
(二)區(qū)分“何為”正當性與“何謂”正當性的意義
(三)何謂政治正當性
二、政治正當性的演進邏輯
(一)認同理論———政治正當性的邏輯起點
(二)基于認同的服從理論———政治正當性的價值判斷
(三)政治權威的長久有效以及政治秩序的長久穩(wěn)定———政治正當性的事實判斷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政治正當性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統(tǒng)一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每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J]. 陳曙光.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02)
[2]利益進路與同意進路:政治正當性的兩種研究方法[J]. 楊偉清. 江西社會科學. 2018(11)
[3]論康德道德神學對心靈秩序的自由根基重置[J]. 張廷干.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4]權力與權威:新的解釋[J]. 俞可平.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6(03)
[5]政治正當性的古今中西對話[J]. 許紀霖,劉擎,陳赟,周濂,崇明,王利. 政治思想史. 2012(01)
[6]政治正當性的四重根[J]. 周濂. 學海. 2007(02)
本文編號:3467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6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