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西方政治論文 >

國會與美國氣候變化議題上的貿易保護

發(fā)布時間:2020-08-25 00:00
【摘要】:美國國會秉持其一貫的貿易保護傾向,在氣候議題與美國貿易政策發(fā)生關聯(lián)時,倡導氣候變化議題上的貿易保護立場。維持美國碳密集且對外貿易依存度高的產(chǎn)業(yè)的國際競爭力與防止碳泄露,是上述觀點的立論基礎。在中國減排與發(fā)展問題上,美國國會的核心觀點是:它絕不進行立法以約束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除非中國也作出類似承諾。加拿大政府的應對策略對中國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席艷樂;孫小軍;王書飛;;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關系研究評述[J];經(jīng)濟學動態(tài);2011年10期

2 高翔;牛晨;;美國氣候變化立法進展及啟示[J];美國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于宏源;;體制與能力:試析美國氣候外交的二元影響因素[J];當代亞太;2012年04期

2 羅超;;美國核能監(jiān)管法律制度與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S3期

3 董巖;;美國碳交易價格規(guī)制的進展及其啟示[J];價格月刊;2011年07期

4 陳紅彥;;碳稅制度與國家戰(zhàn)略利益[J];法學研究;2012年02期

5 呂江;;英國低碳能源法律政策的演變、特點及其啟示[J];武大國際法評論;2011年02期

6 莫輝;;國際環(huán)境公約執(zhí)行與中美氣候外交的博弈合作[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2年04期

7 熊靈;譚秀杰;;美國邊境碳調節(jié)問題探析[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旭東;;從能源安全看向中國生物質能發(fā)展的未來[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黃文旭;國際法視野下的碳關稅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馬建英;國內結構與制度影響:國際氣候制度在中、美兩國的影響研究(1990-2010)[D];復旦大學;2011年

3 于玲玲;碳關稅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春華;奧巴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國際政治效能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安娟;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陳奕彤;國際法視角下的氣候變化西方語境與中國因應[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4 景明;碳關稅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張樂;全球氣候治理發(fā)展歷程與歐、中、美氣候政策分析[D];蘇州大學;2011年

6 宮金萍;我國低碳經(jīng)濟法律規(guī)制路徑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戴思薇;氣候變化的代際正義問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8 程明;國際碳關稅的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9 孔令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法律體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10 芮曉慧;奧巴馬政府氣候變化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海東;;從邊緣到中心:美國氣候變化政策的演變[J];美國研究;2009年02期

2 陳冬;;氣候變化語境下的美國環(huán)境訴訟——以馬塞諸塞州訴美國聯(lián)邦環(huán)保局案為例[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8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云牧;;跨文化交流對抗全球變暖[J];世界博覽;2009年03期

2 余家駒;;科學家受青睞 應邀入閣擔重任[J];世界科學;2009年03期

3 ;編后[J];美國研究;2009年02期

4 李強;;應對氣候變化:中印關系發(fā)展新契機[J];經(jīng)營管理者;2009年21期

5 張若寧;;陳昊蘇會長率團出席地方政府氣候變化峰會[J];友聲;2009年Z1期

6 何樂;;中國和美國:謹慎伙伴關系[J];中國市場;2009年50期

7 汪亞光;;東南亞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現(xiàn)狀[J];東南亞縱橫;2010年05期

8 湯偉;;氣候變化、國際體系轉型與中美關系[J];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9 孔亮;;美國氣候變化政策轉變的國際制度根源[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11期

10 ;外刊概要[J];世界知識;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婷婷;江家駟;;中美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經(jīng)濟危機[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趙國軍;;美國國會對印度國家形象的認知變遷及其動因[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3 徐人仲;;“法輪功”邪教為何得到美國青睞?[A];社區(qū)、家庭拒絕邪教——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七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4 潘亞玲;;安全化/非安全化與國際規(guī)范的生命周期——以艾滋病和氣候變化為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5 冼國明;張岸元;;美國跨國公司與國會對華政治[A];美國新經(jīng)濟周期與中美經(jīng)貿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汪曙申;;從美國對《反分裂國家法》的態(tài)度看其臺海政策[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關系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德祥;;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A];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8 Jaechun Kim;Natacha Moorooven;;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支柱作用:氣候變化與人權(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治理與中國作用”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沈陽;;社會黨國際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主張[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利濤;劉慶;;國際傳播視野中的中國環(huán)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實習記者 曾德金;外媒:奧巴馬訪華象征意義更大[N];經(jīng)濟參考報;2009年

2 本報通訊員 金立鵬 江勝忠;從代表議案到國家立場[N];人民代表報;2009年

3 記者 韋冬澤;溫家寶會見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N];人民日報;2009年

4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凝聚共識 構筑新的起點[N];人民日報;2009年

5 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納烏熱茲·杜巴什 編譯 程真;印度需要美國更負責任的表態(tài)[N];中國能源報;2009年

6 新華社記者 趙承 田帆 人民日報記者 韋冬澤;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記者 李珂;全國政協(xié)應對氣候變化調研組來閩[N];福建日報;2011年

8 記者 張碧弘 尚軍;歐盟峰會就三大焦點問題達成一致[N];人民日報;2008年

9 記者 楊綺薇;廣東氣象部門政協(xié)委員應對氣候變化提案受關注[N];中國氣象報;2009年

10 CBN特約記者 王珊子;減排法案二度難產(chǎn) 澳政府今最后一搏[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紅艷;美國國會與中美關系(1949-1979)——案例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邵育群;美國國會與臺灣問題(1979-2002)[D];復旦大學;2003年

3 蔣曉燕;美國國會與對華安全決策(1989-2003)[D];復旦大學;2004年

4 王芳;美國國會與美國對華人權外交政策(1980~2003)[D];復旦大學;2004年

5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國國會與聯(lián)合國[D];復旦大學;2006年

6 周葉菁;美國對華金融外交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李莉;冷戰(zhàn)后美國國會對華提案及其表決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趙國軍;美國國會議員中國觀研究(1989-2006)[D];復旦大學;2007年

9 謝莉嬌;喬治·W布什對華政策研究—一種層次、系統(tǒng)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10 熊偉;關于議會外交的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博媛;八國集團遵約狀況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王靜;從巴厘島路線圖看美國的氣候變化外交決策[D];外交學院;2009年

3 蔣海蛟;奧巴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及其對兩國關系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2年

4 劉會寶;制度互動與中歐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郝文佳;奧巴馬政府的“氣候變化外交”分析[D];外交學院;2010年

6 朱超;公共產(chǎn)品、外部性與氣候變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航;美國基金會在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的作用[D];青島大學;2011年

8 劉金捧;氣候變化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陳麗香;中印氣候變化合作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夏娟;國際合作中的能力建設[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030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8030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86c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