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襲擊”與“反暴力極端主義”——比較分析美國國內(nèi)防止恐怖襲擊的兩種戰(zhàn)略模式
本文選題:美國軍事與外交 + 反恐; 參考:《美國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襲擊"和"反暴力極端主義"是美國國內(nèi)防止恐怖襲擊的兩種戰(zhàn)略模式。"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襲擊"和"反暴力極端主義"分別旨在防止外來和本土伊斯蘭極端主義者制造的恐怖襲擊。由于美國反恐部門及決策者有關(guān)這兩類恐怖襲擊的威脅認知有所不同,導致兩種模式在防止恐怖襲擊的措施上存在較大差異,并進而導致政府作用在這兩種模式中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有所不同。美國反恐部門較為一致地認為,在當前反恐形勢下,"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襲擊"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近年來對"反暴力極端主義"模式的強調(diào)并不意味著"防止九一一恐怖襲擊"模式的過時或消失。目前上述兩種模式并存于美國國內(nèi)防止恐怖襲擊事務(wù)。
[Abstract]:"preventing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and "countering violent extremism" are two strategic models for preventing terrorist attacks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prevention of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and anti-violent extremism are aimed at preventing terrorist attacks by foreign and indigenous Islamic extremists,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s of the US counter-terrorism departments and policy makers on the threat of these two types of terrorist attack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odels in terms of measures to prevent terrorist attacks. And then lead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se two model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orms. The US counter-terrorism departments agree that under the current anti-terrorism situation,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preventing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model. The emphasis on the anti-violent extremism model in recent years does not mean that it is obsolete or disappearing. At present, the two models coexist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prevent terrorist attack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分類號】:D77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伯特·諾齊克;郭建玲;;極端主義的特征[J];東吳學術(shù);2012年01期
2 江柳依;;擯棄“狹隘的極端主義”[J];領(lǐng)導科學;2012年18期
3 馮顏利;唐慶;;警惕民間思維陷入極端主義泥沼[J];人民論壇;2012年21期
4 馮顏利;唐慶;;警惕民間思維陷入極端主義泥沼[J];國企;2012年10期
5 王嘎;極端主義對中亞政治穩(wěn)定的威脅[J];寧夏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6 趙可金;;美國極端主義:未來的宿命[J];世界知識;2010年11期
7 邱永輝;;巴基斯坦的宗教、政治與極端主義[J];南亞研究;2011年01期
8 陳偉信;;歐盟體制招惹極端主義[J];南風窗;2012年10期
9 延-沃納·穆勒;;應(yīng)該禁止極端主義政黨嗎?[J];南風窗;2013年24期
10 江柳依;;擯棄狹隘的極端主義[J];工會博覽(下旬刊);2012年08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德文;敲響反種族極端主義警鐘[N];人民日報;2011年
2 本報評論員 張寶川;警惕“棉被門”背后的極端主義傾向[N];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
3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俄醞釀重拳打擊極端主義[N];光明日報;2006年
4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院長 教授 劉成有;以中道理性思維抵御極端主義[N];中國民族報;2014年
5 謝華;讓恐怖組織后繼無人[N];人民公安報;2008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秀玉;英國反恐從娃娃抓起[N];遼寧日報;2009年
7 記者 李志偉;法國 加大反恐打擊力度[N];人民日報;2012年
8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楊政;俄羅斯極端主義猖獗[N];光明日報;2002年
9 記者 張耀宇、郝帆、宋洪濤;推動安全合作取得更多實效[N];人民公安報;2005年
10 本報特約撰稿 楊恕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反恐:一場全民戰(zhàn)爭[N];中國國防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宏俊;我國刑法中的極端主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年
2 林永鋒;中亞伊斯蘭極端主義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簡靜;巴基斯坦伊斯蘭極端主義及其影響[D];新疆大學;2009年
4 馮化;近年新疆周邊伊斯蘭極端主義與新疆穩(wěn)定問題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5 徐浩淼;試析中亞地區(qū)的伊斯蘭極端主義[D];新疆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75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7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