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身份的困境及解構思路
本文選題:民族國家 切入點:身份困境 出處:《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年06期
【摘要】:現(xiàn)在幾乎沒有一個國家不被視為民族國家,并孜孜以求于由民族國家體系衍生出來的自由、民主、科學等社會價值,卻忽略了以民族國家作為身份存在的民族分裂、歷史連續(xù)性等內在的邏輯問題。強化民族國家身份成了唯一可選擇的路徑,對國家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尤其對于正處于崛起地位的中國。通過分析民族國家身份困境的根源,總結解構民族國家的思路,可以為中國破解民族國家身份困境提供選擇和啟示。
[Abstract]:At present, almost no country is not regarded as a nation-state, and has assiduously sought the social values of freedom, democracy, science and other social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nation-state system, but has ignored the ethnic division that exists as a nation-state.Historical continuity and other inherent logic problems.Strengthening national identity has become the only alternative path, which is extremely un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especially for China, which is in a rising position.By analyzing the origin of the dilemma of the identity of the nation-state and summing up the ideas of deconstructing the nation-state, it can provide the choice and inspiration for China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identity of the nation-state.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D5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清江;民族文化塑造的基礎性因素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巴里·布贊;王江麗;黃德遠;崔順姬;;全球化與認同:世界社會是否可能?[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興杰;;國際關系史分期研究:以英國學派理論為參照[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2 王莉君;;全球化趨勢下我國法律發(fā)展的自主性[J];比較法研究;2013年04期
3 董亮;張海濱;;IPCC如何影響國際氣候談判——一種基于認知共同體理論的分析[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4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奕;猶太民族精神與科學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2 鄭和;和諧世界:胡錦濤學說與中國外交政策[D];復旦大學;2010年
3 涂浩然;全球化時代中國國家文化安全與文化認同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紹明;從中國彝族的認同談族體理論——與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2 劉夏蓓;兩漢前羌族遷徙論[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3 王遠新;論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及其價值[J];世界民族;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文中;;論中國國家身份對中國軟實力建設的影響[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夏建平;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及其和平內涵——關于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建構主義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01期
3 蔚彬;;轉型期中國國家身份認同的困境[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7年07期
4 李慧明;;國際關系中的國家身份[J];學術論壇;2007年12期
5 王立新;;在龍的映襯下:對中國的想象與美國國家身份的構(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年04期
6 王立新;;在龍的映襯下:對中國的想象與美國國家身份的建構[J];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7 郭兵云;卓旭春;;當代中國四種國家身份的關系[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李開盛;胡貴生;;民族復興背景下當代中國的國家身份選擇[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9 甘均先;;國家身份與國際安全[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張馨元;甄旭雷;;國家身份認同在中國和平崛起戰(zhàn)略中的作用[J];人民論壇;201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立新;;在龍的映襯下:對中國的想象與美國國家身份的建構[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王立新;;威爾遜、一戰(zhàn)與美國國家身份的塑造[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3 江慧;;以國家身份的視角定位中國的“國家責任”[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義桅;中國的四種國家身份[N];東方早報;2008年
2 張勝軍;入世十年中國國家身份的嬗變[N];學習時報;2012年
3 王東京;“國家身份”的窘境[N];北京日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吳綿;改革機制選好班子(上)[N];中國質量報;2000年
5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嚴雙伍;中國崛起需正確審視中國責任[N];湖北日報;2014年
6 茂文;歐洲各國央行拒絕統(tǒng)一[N];國際商報;2005年
7 陳冰;在“美國后院”樹立中國坐標[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智勇;中國國家身份與外交戰(zhàn)略的選擇(1949-2004)[D];外交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瑞領;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郭兵云;當代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尹俊杰;東亞區(qū)域合作進程中的中國國家身份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4 康文中;中國國家身份對中國和平發(fā)展外交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慧明;國家身份理論與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雷文佳;中國在國際秩序演變中的國家身份定位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樂恒;奧巴馬政府政策與印度國家身份的矛盾[D];復旦大學;2011年
8 董鋒磊;中國國家身份建構與東北亞地區(qū)秩序變遷[D];遼寧大學;2013年
9 王磊;中國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的身份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楊美美;“中國崛起”報道中的國家身份與形象建構[D];寧波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24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2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