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西方政治論文 >

“非均質化民族自治”——多民族國家處理民族自治問題的一種新范式

發(fā)布時間:2018-02-21 22:05

  本文關鍵詞: 非均質化民族自治 均質化民族自治 少數(shù)民族 多民族國家 自治權 出處:《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均質化民族自治是均質化民族—國家的對應物或衍生物。在民族—國家日益非均質化的歷史條件下,民族自治應該作出適應性調整,其目標應趨向于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非均質化自治"———在這種自治模式下,少數(shù)民族的集體自我被認為是與"他者"緊密聯(lián)系而非分開的,內部是異質化的和協(xié)商性的而非一致化的和固定的。非均質化民族自治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傳統(tǒng)的均質化民族自治的發(fā)展。它不僅可以釋放民族自治與多民族國家建設的內在緊張,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護自治體范圍內的少數(shù)人即"少數(shù)民族中的少數(shù)人"權利。不僅如此,長遠地看,通過在制度上確立一種非均質化的民族自治,使民族自治在多民族國家內部乃至國際社會受到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規(guī)范的保障與限制,是解決多民族國家民族自治問題的重要途徑。
[Abstract]:Homogenized national autonomy is the counterpart or derivative of homogenized ethnic-state.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increasingly non-homogenization of ethnic-state, national autonomy should be adjusted adaptively. Its objective should be towards a more open and inclusive "heterogeneous autonomy"-in which the collective self of minorities is considered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rather than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The internal is heterogeneity and negotiation, but not uniform and fixed. Non-homogeneous national aut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omogeneous national autonom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It can not only release national autonomy and multi-ethnic. The inherent tension in nation-building, Moreover, it is possible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minority peopl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autonomous body, that is, the "minority of the minority". Not only that, but also, in the long ru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on-homogeneous national autonomy in the long run,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autonomy in multi-ethnic countries that the national autonomy is guaranteed and restricted by a kind of universal binding legal norm eve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作者單位】: 中國社科院民族所;中國社科院法學所;中國世界民族學會;
【分類號】:D5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童世駿;沒有“主體間性”就沒有“規(guī)則”——論哈貝馬斯的規(guī)則觀[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丘立本;國際移民的歷史、現(xiàn)狀與我國對策研究[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01期

3 朱倫;論民族共治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4 朱倫;民族共治論——對當代多民族國家族際政治事實的認識[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勁松;;憲法與預算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葉林,汪強;法官彈劾制度芻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潘順;;論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利益平衡[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張弘;;歐盟憲法公民社會權司法救濟及借鑒[J];北方法學;2009年06期

5 張秀明;移民與祖籍國的關系——美國華裔和印度裔的個案分析[J];八桂僑刊;2005年04期

6 蔡英輝;;政策清理與政策整合:基于網(wǎng)絡治理的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肖建國;黃忠順;;訴訟實施權理論的基礎性建構[J];比較法研究;2011年01期

8 李然;李艷艷;;從“文化輸出”的視域高瞻中國武術的輸出立場與方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9 何景春;論1953年毛、梁糾紛的憲政思考[J];長白學刊;2004年05期

10 肖瑜;;“公共行政民營化”憲政基礎之比較——兼評我國民營化的發(fā)展空間[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趙淼;;從自治到共治:理解族際政治的一條線索[A];改革開放與欠發(fā)達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研究[C];2008年

2 朱倫;;關于民族自治的歷史考察與理論思考——為促進現(xiàn)代國家與公民社會條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劉國福;;國際移民法的最新發(fā)展:兼論中國出入境管理法的改造和重塑[A];21世紀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胡建淼;邢益精;;關于“公共利益”之探究[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王學輝;;行政相對人的主體性回歸及其法治意義——“5.12地震”展現(xiàn)的行政法治化契機[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王學輝;;超越程序控權論——交往理性下的行政裁量程序[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7 閆海;;日本公共預算的憲政機理與制度規(guī)范[A];財稅法論叢(第11卷)[C];2010年

8 趙立新;;多元法律文化下的日本違憲審查制度[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9 甘正氣;;《日本國憲法》和平性的消失[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西方憲政的發(fā)展及其變革[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林成堂;教師的感情表演規(guī)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區(qū)加強黨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伊利貴;民國時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認訴求[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宋鑫華;民族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劉中起;理性主義的范式轉換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9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熊建明;美國最高法院管轄基礎及要素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旭恒;環(huán)境權主體理論的理性思考[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馬悅暉;最低生活保障中的平等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季高峰;浙江青田縣城市化特色與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賈靖;利益協(xié)調視野下的中央治疆新方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媛媛;論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D];西南大學;2011年

6 錢金庭;交通肇事罪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屈博;我國少數(shù)民族權利保障的新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8 王春力;中央與自治區(qū)政府間權力劃分問題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陳煒;美國《1986年移民改革與控制法》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10 楊洪俏;我國宅基地使用權流轉之法律問題探討[D];煙臺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許丹松;從認識誤區(qū)開始——探索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管理的新路[J];國際貿易;1999年11期

2 張維慶;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人口[J];求是;2004年07期

3 王秋瑞;WTO國際移民法律規(guī)范初探——評直接影響我國出入境管理的GATS有關內容[J];時代潮;2004年11期

4 朱倫;走出西方民族主義古典理論的誤區(qū)[J];世界民族;2000年02期

5 朱倫;淺議當代資本主義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治建設[J];世界民族;1996年02期

6 朱倫;民族共治論——對當代多民族國家族際政治事實的認識[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世均;;孟加拉國政治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族與宗教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2 威爾·金里卡;劉曙輝;;多民族國家中的認同政治[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02期

3 R·彭寧斯;陳善志;劉郁武;;荷蘭1980年以來的少數(shù)民族總政策[J];世界民族;1990年05期

4 陳堯光;美國華人境況的變遷[J];美國研究;1987年02期

5 達洲;;Ethnic民族乎?族裔乎?……[J];世界知識;1999年01期

6 文武;實踐的總結 理論的升華——讀《社會主義與民族問題》[J];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01期

7 朱倫;論“民族-國家”與“多民族國家”[J];世界民族;1997年03期

8 丁志剛;徐占元;;現(xiàn)代政治文化建設與多民族國家政治發(fā)展[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沈桂萍;對多民族國家一體化建構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胡興東;;國際社會對少數(shù)民族權利保護趨勢[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熊坤新;張利軍;;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策與立法——中德學者共商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問題[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岳蓉;;華人族群融入泰國主流社會研究——給貴州建構多民族和諧社會的啟示[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于海洋;;公共性與政治性: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沖突中國家專政行為的合法性邊界[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孫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如何促進民族地區(qū)發(fā)展[A];本溪市縣區(qū)統(tǒng)戰(zhàn)理論研究聯(lián)合體第二十二次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郝時遠;;論毛澤東的國家統(tǒng)一觀與中華民族觀[A];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C];2003年

6 袁偉東;周青;;“五族共和”與孫中山民族政策之延伸[A];“辛亥革命與民族振興”論壇交流材料[C];2011年

7 王冰泉;;簡析民族主義與對日“新思維”[A];忘年交書簡五十封[C];2007年

8 廖崇喜;;斯里蘭卡內戰(zhàn)問題解決的經驗與教訓[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劉泓;;當代西方民族主義主要理論觀點解讀[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何俊芳;王莉;;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在俄羅斯的實施及其意義[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斌 曹志恒;分裂不得人心,團結才是民意[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2 劉泓;同一與多樣[N];人民日報;2010年

3 記者 李宏;全國部分省(市、區(qū))政協(xié)第十次民族和宗教工作研討會在杭州召開[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4 記者 陳克勤 張春友 李志強;外國“掃黃”有啥招[N];光明日報;2010年

5 李明浩;自治:多民族國家實現(xiàn)整合的有效途徑[N];中國民族報;2009年

6 王丹;俄羅斯聯(lián)邦,從多民族國家到俄國民族國家[N];中國民族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汪俞佳;讓語言架起民族團結的橋梁[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8 龔學增;正確認識民族與國家的關系(上)[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記者 高欣;陳海波會見越南客人[N];遼寧日報;2008年

10 再那甫汗·阿不都拉;堅決同境內外“三股勢力”作針鋒相對的斗爭[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碧波;蘇聯(lián)族際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2 邱顯平;當代民族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麗明;民族聯(lián)合途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梁忠;馬來西亞政府華人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5 李喬楊;美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6 嚴慶;從沖突到整合[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陳燁;轉型與發(fā)展:民族問題與政治穩(wěn)定[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8 趙金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發(fā)展理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9 馬莉;美國穆斯林移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寧敏峰;全球化進程中的印度海外移民與政府移民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柴寶勇;多民族國家民主化的困境初探[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2 侯萬鋒;多民族國家的政治整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今波;獨立以來馬來西亞政治發(fā)展路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汪少波;中國和平崛起進程中的理性民族主義探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潘艷賢;民族意識調控的國際例證[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6 常昌;美蘇民族融合范式之比較[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7 于花蘭;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和諧理論及其實現(xiàn)途徑[D];西北大學;2012年

8 王穎;俄羅斯聯(lián)邦民族政策的轉型及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9 潘廣輝;風云變幻今撫昔[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趙艷睿;冷戰(zhàn)后民族分離主義運動及其對世界政治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15229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229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c1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