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中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維的路徑比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開大學》 2010年
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
王曉雪
【摘要】:先秦是中國文明從萌生走向確立、定型的時代,諸子各家思想內涵豐富、異彩紛呈,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夏商周三代由于距今年代久遠,能夠流傳下來的信息有限,翔實的信史并不多,所以對先秦政治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承三代神權政治,下啟秦朝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經(jīng)歷了生產(chǎn)方式變革、社會形態(tài)轉型等一系列社會巨變,在紛爭動蕩的歷史時期,先秦諸子以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為基礎,提出了各自的政治路線,雖然觀點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在于提出一套治理國家的方案!八^百家言者,蓋罔不歸宿于政治”,“百家殊業(yè),而皆務于治”。 長久以來,學界在研究先秦政治思想時主要以儒、法、道為主,兵家作為先秦諸子中的一個重要學派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兵家以談兵為主,但是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治國思想。這主要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軍事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重中之重,不僅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很多論政的學派也都有論兵的內容。當時諸侯林立,爭戰(zhàn)頻仍,很多諸侯國實行農戰(zhàn)結合、兵民一體的制度。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治軍與治國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處,尤其是戰(zhàn)國后期,隨著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日益加劇,有些諸侯國迫于戰(zhàn)爭的需要,已經(jīng)很大程度上軍事化了,將治軍的一些原則直接應用于治國之中。戰(zhàn)爭需要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種因素來支撐和保障,這就促使兵家站在全局的高度,主張既要修明政治爭取民心,又要發(fā)展經(jīng)濟富國強兵。兵家是最為開放的一個學派,它善于吸納各家精華,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就拿來為我所用。它的兼收并蓄不是只遵循教條的理論,而是將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等各家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重新融鑄,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它的辯證性思維又使它不會偏激和盲從,在道德自律和法令約束之間尋找到適當?shù)钠胶恻c。戰(zhàn)爭的殘酷性塑造了兵家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性格。一方面他們認識到戰(zhàn)爭對國家存亡,爭取或者鞏固強國地位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他們也認識到戰(zhàn)爭的危害,所以一再建議統(tǒng)治者慎重地對待戰(zhàn)爭,不窮兵黷武,不好大喜功,努力通過“伐謀”、“伐交”等非軍事手段實現(xiàn)“兵不鈍而利可全”。兵家的這些治國主張在當時得到了統(tǒng)治者的重視,兵家某些代表人物還被委以重任,當上了將軍、軍師、郡守、國尉等重要官職,也使他們的政治、軍事主張得以施行,并且成效斐然。先秦兵家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為當時所在諸侯國的發(fā)展壯大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推動了統(tǒng)一的進程。 先秦兵家的這些治國思想主要反映在他們的著作之中。本文選取了學界公認的最有代表性和價值的六本先秦兵書《孫子》、《吳子》、《司馬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這六本兵書經(jīng)過考證都是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都不是偽書,是研究先秦兵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本文通過對這六本兵書的逐一梳理,總結出了這些兵書在治國方面的思想和內涵以及先秦兵家這個群體在治國思想上的特點和價值。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先秦兵家在治國思想上的重要貢獻,另一方面是為了借鑒其精華,為今天的國防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外交服務。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晁福林;春秋時期禮的發(fā)展與社會觀念的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2 任力;對孫子“慎戰(zhàn)”思想的幾點認識[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徐勇;《孫子兵法》與中國原典兵書研究[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吳九龍;銀雀山漢簡兵書的意義及影響[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李元鵬;;《孫子兵法》的仁本觀——兼與《司馬法》比較[J];濱州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6 熊梅;;孫子“仁”的思想與戰(zhàn)爭法的運用[J];濱州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聶志紅;先秦儒家的理想經(jīng)濟世界——綜論孔子、孟子、荀子的經(jīng)濟思想[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2年09期
8 郭漸強;儒家道德教化與政治社會化[J];船山學刊;1997年01期
9 巨英;嵇雷;;中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維的路徑比較[J];船山學刊;2007年01期
10 劉立林;孔子政治思想剖析[J];湖南社會科學;199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于語和;中國禮治與西方法治之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鐘尉;先秦兵家思想戰(zhàn)略管理特質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4 陳二林;“哲學突破”中的孫子[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艾其茂;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兵、法兩家思想體系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馬菊霞;論春秋時代的禮治思潮[D];西北大學;2004年
3 胡鶯;漢簡《孫臏兵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修艷竹;孟子政治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白云;先秦儒法治國方略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劍林;老子政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7 陳晨捷;先秦諸子“德”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刁陽;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軍事賞賜[D];吉林大學;2006年
9 何劍;論禮治的內在邏輯及歷史發(fā)展軌跡[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tǒng)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3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4 周良發(fā);;梁漱溟與錢穆的文化觀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5 楊德勇;論毛澤東早期哲學思想及其在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7 陸建華;荀子禮法關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8 劉良瓊;惠施邏輯思想評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沈躍春;馮友蘭對“大全”悖論的消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劉靜芳;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從馮友蘭到張岱年[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連偉;;《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呂博;;唐蕃大非川之役與星象問題[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4 潘琪;;公路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探析[A];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分會2011年度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鄭恩兵;;文學世界性與民族性的內質即二者之關系[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6 陳建農;;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王如松;;3000年來的中國人類生態(tài)觀[A];青年生態(tài)學者論叢(一)[C];1991年
8 徐士友;簡梅青;;《管子》與《孫子》軍事思想之比較[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9 劉志光;;東方和平主義: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特質[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余子龍;;編輯的文化尋根[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鑫;清代以來恩施市城鎮(zhèn)景觀演變解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鐵麗;先秦時期黃河水患述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一博;世界足球區(qū)域格局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李彬;舞龍快樂合作式教學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學課外體育活動中開展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王芳;武術套路與跆拳道文化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思斌;先秦儒法兩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思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唐文明;弘道崇德:孔孟儒家的兩個終極倫理觀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4 李雪峰;《孫子兵法》的矛盾范疇及其在戰(zhàn)略管理中的運用[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遲汗青;傳統(tǒng)民本思想源流考評[J];北方論叢;1995年03期
6 吳靜,刁志萍;儒法之爭的本質及其現(xiàn)實啟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李斌;淺論孟子的仁政學說[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8 晁福林;春秋時期禮的發(fā)展與社會觀念的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9 任力;對孫子“慎戰(zhàn)”思想的幾點認識[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10 陳學凱;從火攻謀略看孫子對戰(zhàn)爭復雜性的認識[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上海大型居住區(qū)綜合開發(fā)的戰(zhàn)略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海煒;戰(zhàn)略管理中的企業(yè)謀略及動作機制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2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吳軍;;“必爭”之地都有哪[J];青年博覽;2011年19期
2 陸建林,龔江泳,於世海;淺析兵家武德文化[J];湖北體育科技;2001年03期
3 張運華;道家與兵家[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4 ;兵家名言錄[J];軍事歷史;1988年06期
5 王吳軍;;“必爭”之地都有哪[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1年03期
6 張華松;從兵學的角度看齊長城[J];泰山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葛榮晉;老子與兵家[J];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01期
8 王俊杰;;兵家浸染對曹操文風的影響[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龔江泳;;中國武術之兵家文化內涵[J];作家;2008年06期
10 李興斌;先秦兵家和平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文史哲;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史黨社;田靜;;秦與三晉學術的關系——以《尉繚子》、《韓非子》為例[A];秦文化論叢(第十一輯)[C];2004年
2 朱維全;;綏德石雕手工技藝[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3 張文儒;;《孫子兵法》文化意識的特點與風險應對[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王福愛;;大朝通寶背文求釋[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5 王榮;;論秦代國家的藏書與圖書[A];秦都咸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徐凌;孫尊章;;銀雀山漢簡文獻《田法》法律思想淺探[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國防大學 王志國;[N];解放軍報;2009年
2 邱劍敏;[N];解放軍報;2000年
3 周幫基;[N];安康日報;2010年
4 唐朝京;[N];解放軍報;2002年
5 鄒清明 方斌;[N];科技日報;2011年
6 黃湘源;[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0年
7 ;[N];中國文物報;2001年
8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柴油發(fā)動機廠廠長、黨委書記 羅軍民;[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9 顏旻 鞠海濤;[N];連云港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林秋培 李元友;[N];中國企業(yè)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侯志旺;《三十六計》與邪氣致病方式之探討[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朱新林;《淮南子》與先秦諸子承傳考論[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洋;先秦兵家軍事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鐘斌;先秦兵家管理哲學探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修濤;先秦諸子“勢”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程通;淺論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的兵家語[D];復旦大學;2010年
5 高登;戚繼光兵儒合一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華光;春秋戰(zhàn)國諸子戰(zhàn)爭觀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劉小文;《尉繚子》軍事用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震;《司馬法》武器裝備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胡香連;《孫子兵法》三論[D];安徽大學;2011年
10 張妍;《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孫臏兵法》集釋[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中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維的路徑比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9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