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于城市共同體的理論構建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日本關于城市共同體的理論構建與實踐
更多相關文章: 城市共同體 理論構建 主體性 普遍主義價值觀
【摘要】:在城市與共同體關系的研究領域,以奧田道大為核心的日本學者將居民的意識體系和行動體系的分析納入地域社會研究中,以居民類型、居民意識、居民組織和地區(qū)領導等四方面為指標,按城市化發(fā)展階段將地域社會分類為傳統(tǒng)型地域共同體、失范型地域社會、自我型地域社會和城市共同體等四種模式。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地域共同體的形成是居民運動的結果,其特征是居民行動的主體性和價值觀的普遍主義,其形成機制是居民行動體系由客體性向主體性的轉變,價值觀由地方特殊主義向普遍主義的轉變。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外語學院;
【分類號】:D731.3
【正文快照】: 滕尼斯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一個由共同社會(gemeinschaft)走向利益社(gesell-schaft)的過程,共同社會必將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而衰退及至消亡。20世紀后,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地域共同體的衰退,社會問題越演愈烈。在此背景下,美國社會學家麥基佛在論著《Community》中強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從人的主體性內涵看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真實意義[J];公安研究;2010年11期
2 季相林;高新技術的應用與主體性需求的滿足[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3 李素霞,李秀梅;論歷史發(fā)展的主體性和客觀性[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李朝祥;人的主體性的生成—實現(xiàn)的內在機制[J];求實;2004年S2期
5 李杰;張鵬超;;確立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充分發(fā)揮人的主體性的價值觀[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劉晴;;論編輯主體性的實現(xiàn)方式[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孫彩燕;;從人的主體性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問題研究[J];科學之友(B版);2008年03期
8 ;法律格言[J];法制資訊;2008年03期
9 盛凌振;;論權力主體的多元主體性——從主體性理論的發(fā)展看權力主體觀的構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黃琳;唐孝東;;傳統(tǒng)農民主體性肖像——傳統(tǒng)農民主體性虛無的多維審視[J];前沿;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維楚;;試論科學發(fā)展觀關于人的主體性的思想[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2 段建海;;共產黨人主體性的科學定位[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C];2003年
3 鄒安樂;;論主體性發(fā)揮的立體性思維[A];《思維科學與21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建勛;;論犯罪機遇的主體性及其控制對策[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張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社會個體主體及其主體性的變化[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湯榮根;;尊重主體性 讓表達之樹常青[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八——追尋的旋律[C];2003年
7 姚站軍;;科學發(fā)展觀中的人的主體性意義張揚論綱[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劉克萍;;構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陳穎;;發(fā)展學生主體性,找到寫作的意義[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占馥;;辭章的主體性和規(guī)律性[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中柱;高揚黨的主體性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N];廣州日報;2003年
2 謝安民 作者單位:樂清市委黨校;以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構建和諧主體性[N];溫州日報;2007年
3 張曙光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揚棄只從主體性出發(fā)看待價值的思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江蘇錫山市華莊高級中學 王惠東;“學生主體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江蘇省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孫漢洲;主體性與探究性[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6 湖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高輝;率先建成“三市” 要大力激發(fā)市民主體性[N];長沙晚報;2014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副書記 邱江;突出群眾的主體性[N];云南日報;2012年
8 翔聞;提升民營企業(yè)的主體性[N];吉林日報;2013年
9 謝麗威;以堅持人民主體性為旨歸[N];學習時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劉微;如何看待學生的主體地位[N];中國教育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丁四海;哲學視野中的個人崇拜[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勤;論譯者的主體性[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2 姜妍;主體間的視閾融合[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3 石又任;唐·德里羅《白噪音》中主體性的失落[D];西南大學;2014年
4 劉夢;中日外交口譯中的譯員主體性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5 榮璐璐;論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侯磊;圖式對譯員主體性的影響[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7 陳巍;文學的主體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朱學峰;新聞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周松;譯者:受控于他者的主體[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鋼;論譯者的主體性[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66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6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