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李達《社會學大綱》中的唯物史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3 17:23
  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諸多專家學者中,李達堪稱先驅(qū),他不僅參與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和初期的領(lǐng)導工作,而且憑借其深厚的學術(shù)造詣、豐碩的學術(shù)成果成為優(yōu)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之一。他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并以唯物史觀思想研究貫穿他的整個學術(shù)之路,《社會學大綱》是李達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名著,這部著作對唯物史觀思想做了全面的介紹和宣傳,能夠代表李達多年以來研究唯物史觀思想的最優(yōu)水平。本文將李達在《社會學大綱》中總結(jié)的唯物史觀思想作為研究對象,在對李達前期翻譯和撰寫的唯物史觀著作進行充分閱讀和分析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了李達的唯物史觀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總結(jié)了《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分析了《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的理論特色,并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客觀評價了書中唯物史觀思想的理論貢獻及其歷史地位。本文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厘清李達唯物史觀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再到新文化運動時期唯物史觀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入手,分析了李達的唯物史觀思想形成、發(fā)展并走向成熟的過程。第二部分主要是總結(jié)《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的主... 

【文章來源】: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選題依據(jù)和研究價值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李達唯物史觀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
    第一節(jié) 唯物史觀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一、二十世紀初葉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李達唯物史觀思想的歷史分期
        一、形成時期
        二、成熟時期
第二章 《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社會學大綱》寫作的時代背景
        一、政治大環(huán)境和革命實踐的推動
        二、30年代的“唯物辯證法論戰(zhàn)”
    第二節(jié) 確立歷史唯物論的研究對象
        一、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關(guān)系
        二、實踐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統(tǒng)一的基礎(chǔ)
    第三節(jié) 構(gòu)建以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辯證運動為核心的歷史唯物論
        一、社會的經(jīng)濟構(gòu)造
        二、社會的政治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
        三、歷史唯物論是社會發(fā)展理論和社會認識方法的統(tǒng)一
        四、歷史唯物論是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第四節(jié) 批判資產(chǎn)階級的歷史觀
        一、資產(chǎn)階級社會學是以唯心論為基礎(chǔ)的偽科學
        二、唯物史觀和資產(chǎn)階級歷史哲學的斗爭
第三章 《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的理論特色
    第一節(jié) 借助唯物辯證法深化對唯物史觀的研究
    第二節(jié) 把唯物史觀既作為世界觀,又當作方法論
    第三節(jié) 以實踐為基礎(chǔ)開展唯物史觀研究,構(gòu)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四節(jié) 用唯物史觀的理論和方法尋找中國社會發(fā)展之路
第四章 《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貢獻及其歷史地位
    第一節(jié) 《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的理論貢獻
        一、以唯物史觀研究為基礎(chǔ),構(gòu)建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二、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
        三、保持時代高度,對反唯物史觀的學說展開批判
    第二節(jié) 《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唯物史觀思想在《社會學大綱》中的地位
        二、《社會學大綱》中唯物史觀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中的地位和意義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達、艾思奇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路比較[J]. 王紅梅,馮飛龍.  江西社會科學. 2016(03)
[2]20世紀上半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范式[J]. 余衛(wèi)國.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1)
[3]論李達對唯物史觀和實踐唯物論的闡釋[J]. 葉后坡.  傳承. 2015(12)
[4]“實踐的唯物論”:實踐唯物主義在中國話語中的初始開顯——李達《社會學大綱》的獨特理論貢獻[J]. 汪信硯,李偵.  學習與探索. 2015(05)
[5]李達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chǔ)[J]. 劉明詩.  江漢論壇. 2013(04)
[6]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系的形成與演變(上)[J]. 袁貴仁,楊耕.  哲學研究. 2011(10)
[7]李達對唯物史觀的多向度開展[J]. 李維武.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1(01)
[8]近年來唯物史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傳播及影響研究述評[J]. 藺淑英.  中共黨史研究. 2010(12)
[9]李達唯物史觀研究論析[J]. 黃修卓.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0(03)
[10]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李達[J]. 陶德麟.  高校理論戰(zhàn)線. 2009(02)



本文編號:32279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32279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7da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