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無核化之路:群體思維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7-04-16 08:19
本文關鍵詞:烏克蘭的無核化之路:群體思維的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這篇論文呈現了烏克蘭領導人在面對無核化時的行政和立法決策過程。特別是旨在研究烏克蘭在放棄核武器和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令人不安的最終的決議時,行政機構(克拉夫丘克)和立法機構(烏克蘭最高議會)的領導人權利。在做這項研究時,我有機會采訪到前任總統(tǒng)列昂尼德?死蚯鹂,他聲稱政府中的大多數人支持放棄核武器的決策是一個迅速的和無分歧的決策,而且給出了一系列促成這一決策的理由。毫無疑問,在獨立早期烏克蘭政府在核問題上考慮了很多選項,曾有過對于最高議會和總統(tǒng)的早期在核裁軍上的作為質疑的聲音,而且如果烏克蘭想要在自己的領土上確立運行控制核武器是可行的,因為彼時有科學家以及設備使得烏克蘭有技術能力。但事實并非如此,特別是在在1992年中期烏克蘭將所有蘇聯的戰(zhàn)略核武器都退還給俄羅斯之后,克羅夫丘克政府曾經認為剩下的核武器不能再作為談判的籌碼,而且是烏克蘭一旦得到經濟援助和安全保證后就做出了上述舉措。在研究過程中,由詹尼斯(1982)構建的“群體思維”,即一些國家傾向于集體一致而很少考慮或尋求其他視角這一概念會被運用。因此群體思維通常會被和政治、軍事、商業(yè)方面的失敗決策聯系起來。詹尼斯聲稱在甄別群體思維時有八個特征:無傷害——這個群體對于這件事(西方和俄羅斯的經濟、安全承諾)的成果太過于樂觀;合理化——認為烏克蘭沒有能力維持這些核武器;道德——放棄核武器是烏克蘭受到國際社會歡迎的唯一途徑;刻板的成見——最高議會中的反對派(國民黨)借反對這一事情塑造自己保護烏克蘭的形象;壓力,自我審查,全體一致和心靈守護者。通過這項決策我們可以發(fā)現烏克蘭在棄核的過程中的幾乎所有的群體思維的特征。調查的導言將會敘述和呈現烏克蘭在獲得核武器后的現狀和在國際社會中被承認核俱樂部的可能的新成員時的心境。特別地,導言還會描述烏克蘭棄核與否兩方面的選擇和機遇。導言還將提及烏克蘭的公眾,在1990-1994年,公眾經常被決策者作為無核化的一個巨大推力所提及。1.政權的轉變:從蘇聯到獨立的烏克蘭第一章將會關注行政機構的領導人(列昂納德?肆_夫丘克)和最高議會的形成路徑,這一路徑給群體思維的形成提供機會。盡管克羅夫丘克是第一次被選為烏克蘭總統(tǒng),但對于政權系統(tǒng)來說他卻不是新手,他曾是烏克蘭最高蘇維埃的主席,烏克蘭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的成員,烏克蘭蘇維埃最高議會的領軍人物。見證了蘇聯的解體后,他退出了共產黨的隊列并在1991年12月參與烏克蘭的第一次總統(tǒng)選舉。由于其知名度以及公眾的廣泛認可,有輕微的民族主義視角的克羅夫丘克在選舉中得到了全烏克蘭的大力支持,并最終贏得了61.6%的選票。過人的技能使克羅夫丘克用不到兩年的時間把自己從一個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守護者轉變成烏克蘭的共產主義領導人,現在再到第一個烏克蘭總統(tǒng)和國家領導人。他已然成為國家獨立的象征,所以非但民族主義者不能有效的抨擊他,就連共產主義者也仍然信任他,講俄語的烏克蘭人也是如此(普瑞澤1997)。在1990年烏克蘭議會(最高烏克蘭蘇維埃)選舉出現分歧時,蘇聯解體了。烏克蘭開始出現了如下爭論:在共產黨繼續(xù)主導政治體系,政治、經濟變革的步伐和方向都存在激烈爭論的情況下,誰應被選舉為領導人以著手將最高議會從一個冗雜無權的機構變成一個高效的實體(巴赫1994)。新組建的議會將會面對由于數十年蘇維埃經歷造成的眾多問題,而且還會在1994年的新選舉中首次改組。最高議會的改組也會由于代表們不隸屬于任何政黨而變得非常復雜。即使最高議會中最大、最緊密的團體——舊政權的堅定支持者的代表群體(先前共產黨員)也在1990年的選舉中使用“239議會”的名稱,他們構成了最高議會整體成員的大多數。2.群體思維第二章將會關注特別是核問題本身。當經歷緩慢的且不被歡迎的烏克蘭體制的變革時,烏克蘭政治家們正面臨令全世界不安地關注著的其他問題。作為一個新獨立的國家,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位于烏克蘭領土內的核武器,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大擁核國家。雖然早在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之前,烏克蘭決定“成為未來的永久中立國…秉持三項無核原則:不接受、不提供、不運進核武器”(國家主權宣言1990),宣言未聲明需要烏克蘭立即實施無核三原則。但是國家的決策機構希望無核問題得到解決并盡早放棄核武器。同時,即使是作為烏克蘭棄核的最大支持者的西方國家里仍有許多堅定的聲音敦促烏克蘭不要放棄核武器。其中最有名的是約翰.米爾斯海默,他說核武器是遏制俄國進攻的唯一可靠的手段,由于烏克蘭和鄰國的不堪的歷史,其安全需要靠核武庫保證。此外,許多烏克蘭立法委員也反對棄核,包括對外關系協(xié)會的副主席博赫丹.戈倫,他說烏克蘭理應是擁核國家而且應該保持核武庫。即使是由在總統(tǒng)選舉中反對克魯夫丘克的車諾維爾領導的國民黨也這樣認為,雖然國民黨在議會中不是大的反對黨。大多數當權的政客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為什么烏克蘭的最大利益是放棄核武器和不間斷的向西方國家再次保證烏克蘭會踐行棄核的諾言的理由,相信他們是出于道德和理性,克羅夫丘克以及其政府聲稱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維護核武器的大筆費用已經導致了經濟的不穩(wěn)定。第二,就在四年前烏克蘭經歷了切爾諾貝利災難,這使得烏克蘭民眾對核武器產生了不信任(即使是烏克蘭人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黑海艦隊問題上的作為感受到了威脅,從而恐核的心境已經有所變化);第三,核武器的行政命令在基輔政府的掌控下,然而操作控制器卻在莫斯科;最后,政客間廣泛存在著一種觀念,那就是無核化的烏克蘭在國際上會受到歡迎和承認。雖然克羅夫丘克及其政府的觀點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從烏克蘭的安全來考慮,擁核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哈爾科夫軍校的少將福迪米爾。特勒布克所說,從經濟上來說用大規(guī)模的常規(guī)軍隊代替核武器是不明智的,因為軍費開銷會更變得多,而且他還說道,在缺乏單一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和缺乏烏克蘭安全的有效保證的情況下,烏克蘭作為一個新國家應該保留核武庫。烏克蘭獲得獨立后,天真的寄希望于北約國家和西方的安全保證,即使這些(指北約和西方國家的安全保證)之前一直被中東歐國家所拒絕,一旦做出棄核的決定,烏克蘭將使自己變得毫不設防并被忽視。盡管有機會成為一個強大的擁核國家并保證自己不受外部威脅困擾,這是許多國家一直在奮斗努力的,但是烏克蘭卻匆匆的走向了相反的結局。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751.13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Summary7-8
- ABSTRACT8-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20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5
- 1.1.1 BACKGROUND13-15
- 1.2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6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6-18
- 1.4 LITERATURE REVIEW18-20
- CHAPTER 2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WER FROM SSRTO AN INDEPENDENT UKRAINE20-33
- 2.1 OVERVIEW OF THE DENUCLEARIZATION20-22
- 2.2 CHANGES WITHIN THE LEGISLATIVE BRANCH22-27
- 2.2.1 VERKHOVNA RADA22-27
- 2.3. CHANGES WITHIN THE EXECUTIVE BRANCH27-33
- 2.3.1 ESTABLISHING THE INSTITUTION OF PRESIDENCY IN AN INDEPENDENT UKRAINE27-33
- CHAPTER 3 GROUPTHINK IN ACTION: NUCLEARDISARMAMENT SCHEME33-43
- 3.1 DEFINING THE THEORY33-35
- 3.2 APPLICATION OF ‘GROUPTHINK’ IN UKRAINE’S DENUCLEARIZATION PROCESS35-43
- CHAPTER 4 CONCLUSION43-44
- APPENDIX44-45
- BIBLIOGRAPHY45-51
- ACKNOWLEDGEMENTS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良;;烏克蘭當選總統(tǒng)的選擇[J];w
本文編號:3104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3104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