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前期中國與東亞國際關系
本文關鍵詞:20世紀前期中國與東亞國際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從1900年春夏之交義和團運動在華北達于高潮,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20世紀前期中國與東亞地區(qū)的國際關系,也呈現出了"天翻地覆"的劇變局面。20世紀前期中國與東亞國際關系,作為近百年來舊中國對外關系的后半部分,一方面,它延續(xù)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外交局面,這在清末民初、國民黨政府的某些時期表現明顯;但另一方面,在近代中國由"谷底"開始不斷"上升"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外交也開始了"從屈辱到崛起"的艱難過程,從而對于東亞世界國際關系的改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就中國與東亞國際關系而言,如果說20世紀前20年的清末民初時代,中國主要是繼續(xù)被動適應19世紀的屈辱局面的話,五四之后的后30年,以國共兩黨為代表,中國主要是對于這種局面的主動應變和挑戰(zhàn)。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如何處理好中日美三角關系,則是20世紀前期的主要外交課題。20世紀前期的中國與東亞國際關系,同樣是東亞世界復興與崛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關鍵詞】: 世紀前期(-) 中國外交 東亞世界 國際關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2009JJD770024)
【分類號】:D829
【正文快照】: 從1900年春夏之交義和團運動在華北達于高潮、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20世紀前期中國與東亞地區(qū)的國際關系,如同20世紀中國歷史的顯著特點一樣①,也呈現出了“天翻地覆”的劇變局面。這種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延續(xù)了19世紀中后期中國對于東亞國際關系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慶躍;楊勇;;論1919-1927年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孫玲;;東帝汶維和:一次重大的外交決定[J];中國報道;2010年02期
3 甄華杰;楊萬清;;“中國-阿拉伯學者論壇”綜述[J];西亞非洲;2010年02期
4 吳楚克;;中國國防與邊疆防御問題研究新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謝開賢;;喚起工農群眾:李大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起點[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1期
6 ;外交[J];領導文萃;2010年02期
7 龍之圖;;大國競技場,中國為什么交不到朋友?[J];領導文萃;2010年02期
8 徐正源;;中國負責任大國角色認知的形成機制分析[J];教學與研究;2010年01期
9 邊飛飛;;改革開放與當代中國現代性的構建[J];世紀橋;2010年03期
10 張青波;賈瓊;;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社會流動相互關系淺析[J];晉中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龍云;;對中國詩歌的幾點期待[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顧維慧;孫憲明;王蘇;王月林;喬曉波;;東亞地區(qū)多年OLR資料趨勢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商林;田文壽;;全球及東亞地區(qū)甲烷濃度分布[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應對氣候變化分會場——人類發(fā)展的永恒主題論文集[C];2010年
4 宋桂英;潘進軍;王德民;韓經緯;荀學義;;內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輸送特征分析[A];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陳隆勛;朱艷峰;金啟華;張博;申樂琳;彭玉萍;;東亞副熱帶季風的變化特征及其與熱帶季風的相互作用[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6 吳瑤;;NCEP、ERA40再分析資料下東亞冬季風異常變化特征的比較[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7 衛(wèi)瑋;;夏季東亞高空西風急流氣候變化特征分析[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8 汪佳偉;湯緒;陳葆德;;全球變暖對亞洲夏季風北邊緣帶影響的數值試驗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9 朱凌云;張美根;高麗潔;安煒;胡良溫;;東亞地區(qū)硝酸鹽濕沉降的數值模擬[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10 殷作如;李建民;高煥民;鄭曉東;王儉;劉連富;李敬梅;崔立成;閆秀生;范偉;吳冬雪;王世杰;高志強;劉雙勇;賈德毅;萇建強;張衛(wèi)紅;鄭麗紅;;煤炭企業(yè)調度信息管理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A];2009煤炭企業(yè)管理現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章念生;2011 讓步伐更堅實[N];人民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余瀛波;“關注監(jiān)所衛(wèi)生”打開與中國合作之門[N];法制日報;2010年
3 張永彬 復旦大學出版社;學者書法譜新篇[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4 李凱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回顧:中國政治發(fā)展60年[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任晶晶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美國對外政策的內政根源與中國外交的應對之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記者 杜軍玲;國家公共外交香港可出一份力[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7 ;李明博誓尋安重根遺骨[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8 記者 劉曉平;蘇州女杰笑傲百年婦運[N];蘇州日報;2010年
9 梅良勇;留學生與中國現代化關系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N];光明日報;2010年
10 記者 李雨謙;未來十年東亞經濟仍將快速增長[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賀曉舟;近代中國藝術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苗青;盛宣懷與近代上海社會[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婁偉;中國和平發(fā)展與東亞地區(qū)秩序構建[D];吉林大學;2010年
4 朱海伍;李鴻章洋務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馬野馳;東亞外匯儲備規(guī)模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韓晶;晚清中國電報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徐佳;東亞共同體建設的邏輯譜系[D];吉林大學;2010年
8 趙宏林;晚清地方外交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湘容;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廖志坤;中國近代政治轉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豪斌;民國時期的伊斯蘭復興運動[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田小亮;憲政思想的發(fā)育與憲政的仿行[D];東華大學;2010年
3 陳力生;論孫瑜電影與上海(1932-1935)[D];東華大學;2010年
4 楊e
本文編號:308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30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