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性觀中的家國忠義期許
發(fā)布時間:2021-02-09 14:28
古代中國不同朝代的女性觀在三從四德與內外有別的儒家性別倫理建構之下大同小異。在貞孝柔順的女德要求之外,家國層面本屬于男性的忠義期許從先秦時期僅針對貴族階層女性歷經南北朝與唐代的演化發(fā)展至明朝,逐漸形成了社會對于全體女性較為系統(tǒng)的一種額外期待。本文綜合運用明代正史地方志等傳統(tǒng)精英史料與詩詞小說等邊緣性史料、文人筆記等男性史料與才媛著述的女性史料,以考察家國忠義期許在明代女性觀中的表現(xiàn)與生成此種社會風向的時代原因。有明一代,在官方的倡導下,女教體系極為完備,國家權力話語不斷通過政令介入到女教之中,使女性行舉為世作則、教化社會的家國意義更加彰顯,而印刷出版業(yè)的興盛帶來女性閱讀空間的開闊,評騭歷史、綜論天下使家國道義深入女性視野。明中后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使更多的女性加入到社會活動中,而自宋以來的民族危機使得漢統(tǒng)式微,男性的弱質化促使社會的拯世振邦期待逐漸趨向于走出閨閣的女性群體,北朝至唐時褒揚女性忠義的民間心理進一步強化。明代的官制女教書最早表現(xiàn)出了對于女性在家國層面發(fā)揮能動作用的期許,《內訓》既宣導夫婦之道與家國隆替的聯(lián)結,又強調女性對于國家的內助之功!豆沤窳信畟鳌穭t采敘大量賢女典故,從...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起與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四、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明代女性觀中出現(xiàn)家國忠義期許的背景
第一節(jié) 古代女教體系的臻于完備
一、官方話語的極力推崇
二、印刷出版行業(yè)的興盛與女教讀物的普及
第二節(jié) 唐及前代忠義期許于女性觀中的介入
一、先秦時期貴族女性的政治參與活動
二、忠君報國期許于漢唐女性觀中的先期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明代社會的內外情狀
一、商品經濟發(fā)展與女性的社會活動
二、宋至明時期的民族問題與女性忠義期許的強化
第二章 明代女教書中表露的家國忠義期許
第一節(jié) 明代官制女教書倡導家國道義的趨向
一、《內訓》中“化成天下”的愿想
二、《古今列女傳》中女性的國家意識與理國之道
第二節(jié) 明代民制女教書中的家國忠義要求
一、《閨范》等女教書中的“兼德”新義
二、《女范捷錄》中的“忠義”專章
第三章 明人筆記小說中對女性的家國忠義期許
第一節(jié) 明人筆記中對女性的家國忠義期許
一、明代文人筆記對襄國安邦之女性的向往
二、由節(jié)烈入忠義與明人筆記中女性期待的轉型
第二節(jié) 明代小說中對女性的家國忠義期許
一、明人敘事文學中的女扮男裝書寫
二、由勇武入忠義與明人小說中的女將群像
第四章 明代女性對家國忠義期許的認同與實踐
第一節(jié) 明代才媛群體的家國關懷
一、才媛群體創(chuàng)作中的家國意識
二、甲申后女性遺民的亡國書寫
第二節(jié) 晚明女性對家國忠義的實踐
一、鼎革之變中的殉國女性
二、晚明參與到軍事活動中報國女性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毛本《三國演義》“才與節(jié)合”的女性觀及其政治文化意義[J]. 孫鑫博.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8(01)
[2]試論明代女教書的閱讀群體[J]. 王美英,徐書林.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7(04)
[3]論明清女性詩社的三種類型[J]. 程君.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02)
[4]明初文人婦女觀的建構與反思[J]. 王雪萍. 求是學刊. 2017(01)
[5]明清易代之際的女性詩歌——個人與家國命運的自我書寫[J]. 朱雯.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6]明代宮廷女教論析[J]. 謝貴安.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3)
[7]《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對比研究[J]. 薛文秀. 菏澤學院學報. 2016(01)
[8]貞女、才女和欲女——明代文人女性觀的構建[J]. 徐文翔. 文學與文化. 2016(01)
[9]性別語境下的家國書寫——明清之際女遺民創(chuàng)作的精神特質論析[J]. 喬玉鈺. 文學遺產. 2015(06)
[10]明清鼎革之際嘉興黃氏姐妹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J]. 周淑舫. 嘉興學院學報. 2015(06)
博士論文
[1]“楊家將”小說傳播研究[D]. 蔡連衛(wèi).山東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明清女教與歷史教育[D]. 趙謙.曲阜師范大學 2014
[2]正史《列女傳》研究[D]. 劉燕.華中師范大學 2011
[3]《左傳》中貴族女性參政問題研究[D]. 王倩.蘭州大學 2010
[4]試論明代小說中的易裝現(xiàn)象[D]. 位云霞.河北師范大學 2008
[5]“楊家將”故事演變研究[D]. 萬甜甜.上海師范大學 2007
[6]明末清初戰(zhàn)爭中女性自殺研究[D]. 朱文利.暨南大學 2006
[7]明清英雄俠義小說中的女英雄形象分析[D]. 鄒越.南昌大學 2005
[8]明清“易性喬裝”劇之研究[D]. 唐昱.武漢大學 2005
[9]《左傳》貴族女性問題初探[D]. 張蓉.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25778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起與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四、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明代女性觀中出現(xiàn)家國忠義期許的背景
第一節(jié) 古代女教體系的臻于完備
一、官方話語的極力推崇
二、印刷出版行業(yè)的興盛與女教讀物的普及
第二節(jié) 唐及前代忠義期許于女性觀中的介入
一、先秦時期貴族女性的政治參與活動
二、忠君報國期許于漢唐女性觀中的先期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明代社會的內外情狀
一、商品經濟發(fā)展與女性的社會活動
二、宋至明時期的民族問題與女性忠義期許的強化
第二章 明代女教書中表露的家國忠義期許
第一節(jié) 明代官制女教書倡導家國道義的趨向
一、《內訓》中“化成天下”的愿想
二、《古今列女傳》中女性的國家意識與理國之道
第二節(jié) 明代民制女教書中的家國忠義要求
一、《閨范》等女教書中的“兼德”新義
二、《女范捷錄》中的“忠義”專章
第三章 明人筆記小說中對女性的家國忠義期許
第一節(jié) 明人筆記中對女性的家國忠義期許
一、明代文人筆記對襄國安邦之女性的向往
二、由節(jié)烈入忠義與明人筆記中女性期待的轉型
第二節(jié) 明代小說中對女性的家國忠義期許
一、明人敘事文學中的女扮男裝書寫
二、由勇武入忠義與明人小說中的女將群像
第四章 明代女性對家國忠義期許的認同與實踐
第一節(jié) 明代才媛群體的家國關懷
一、才媛群體創(chuàng)作中的家國意識
二、甲申后女性遺民的亡國書寫
第二節(jié) 晚明女性對家國忠義的實踐
一、鼎革之變中的殉國女性
二、晚明參與到軍事活動中報國女性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毛本《三國演義》“才與節(jié)合”的女性觀及其政治文化意義[J]. 孫鑫博.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8(01)
[2]試論明代女教書的閱讀群體[J]. 王美英,徐書林.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7(04)
[3]論明清女性詩社的三種類型[J]. 程君.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02)
[4]明初文人婦女觀的建構與反思[J]. 王雪萍. 求是學刊. 2017(01)
[5]明清易代之際的女性詩歌——個人與家國命運的自我書寫[J]. 朱雯.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6]明代宮廷女教論析[J]. 謝貴安.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3)
[7]《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對比研究[J]. 薛文秀. 菏澤學院學報. 2016(01)
[8]貞女、才女和欲女——明代文人女性觀的構建[J]. 徐文翔. 文學與文化. 2016(01)
[9]性別語境下的家國書寫——明清之際女遺民創(chuàng)作的精神特質論析[J]. 喬玉鈺. 文學遺產. 2015(06)
[10]明清鼎革之際嘉興黃氏姐妹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J]. 周淑舫. 嘉興學院學報. 2015(06)
博士論文
[1]“楊家將”小說傳播研究[D]. 蔡連衛(wèi).山東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明清女教與歷史教育[D]. 趙謙.曲阜師范大學 2014
[2]正史《列女傳》研究[D]. 劉燕.華中師范大學 2011
[3]《左傳》中貴族女性參政問題研究[D]. 王倩.蘭州大學 2010
[4]試論明代小說中的易裝現(xiàn)象[D]. 位云霞.河北師范大學 2008
[5]“楊家將”故事演變研究[D]. 萬甜甜.上海師范大學 2007
[6]明末清初戰(zhàn)爭中女性自殺研究[D]. 朱文利.暨南大學 2006
[7]明清英雄俠義小說中的女英雄形象分析[D]. 鄒越.南昌大學 2005
[8]明清“易性喬裝”劇之研究[D]. 唐昱.武漢大學 2005
[9]《左傳》貴族女性問題初探[D]. 張蓉.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257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30257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