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現(xiàn)實主義視閾下的國家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試析國際關系理論的合成——一種科學哲學的分析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07年
結構現(xiàn)實主義視閾下的國家行為研究
李家成
【摘要】: 理論是借由理論的發(fā)現(xiàn)與理論的辯護而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沃爾茲已然完成了發(fā)現(xiàn)理論(具體指稱結構現(xiàn)實主義)這一工作,而理論的辯護工作便凸現(xiàn)了出來。 在解釋體系變遷方面,結構現(xiàn)實主義遭遇到了嚴重的困難。而相形之下,建構主義則在解釋國際體系結構如何發(fā)生變遷方面做出了自己卓越的理論貢獻。它把理論關注點集中于國家的實踐行為導致國際無政府狀態(tài)的形成。而本文卻聚焦于國家的實踐行為導致國際權勢結構的生成。 另一方面,本文乃是因應當前國際時勢的發(fā)展:從冷戰(zhàn)時代朝向后冷戰(zhàn)時代的新舊國際體系轉換時期國際權力等級結構內正在發(fā)生的權勢轉移。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如何在現(xiàn)有國際體系結構的框架中增強自己的相對權位,從而實現(xiàn)中國的和平崛起,成為中國國關學人的一項緊迫任務。本研究希冀有助于“中國學派”和中國和平崛起大戰(zhàn)略的構建。 由此立意,本文是以結構現(xiàn)實主義為主體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建構主義合理因素的綜合解釋模式,著力于通過對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一個輔助假設(國際體系結構形塑國家行為)進行改造與發(fā)展來為其辯護(本研究著眼于在輔助假設的層面進行融通,進而希冀能夠成為兩派理論綜合(synthesis)的始端),從而避免建構主義對其的批判,在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論域之內把國際體系結構與單元能力之間的關系結構(一種結構與行為體的互應機制的引入與構建)重建為科學合理的,從而實現(xiàn)國際關系理論從“替代式”發(fā)展朝向“互補式”延展的漸變。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8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樹勇,葉凡美;試論建構主義國關理論及其社會學淵源[J];國際觀察;2002年01期
2 吳征宇;“結構理論”的結構——肯尼思·華爾茲“結構現(xiàn)實主義理論”解析[J];國際論壇;2003年02期
3 趙艷杰 ,陳效衛(wèi);當代國際體系結構的穩(wěn)定機制與變革動因[J];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02期
4 陳小鼎;;試析國際關系理論的合成——一種科學哲學的分析視角[J];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5 雷德鵬;論個體互動中的符號[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12期
6 房樂憲;;國際體系結構與國際穩(wěn)定:理論爭論及思考[J];教學與研究;2006年06期
7 劉武通;從結構理論到反結構決定論——新現(xiàn)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理論評析[J];歐洲;1999年05期
8 吳征宇;關于層次分析的若干問題[J];歐洲;2001年06期
9 吳征宇;從霍布斯到沃爾茲——結構現(xiàn)實主義思想的古典與當今形態(tài)[J];歐洲研究;2003年06期
10 秦亞青;層次分析法與國際關系研究[J];歐洲;199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焦得剛;;國際關系三大主流學派的權力觀及其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申惠文;;駁民法憲法新同位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3 章建敏;;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安徽政治生態(tài)建設[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儲召鋒;;軟權力的思想演進——從修昔底德到約瑟夫·奈[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張武;論政府經(jīng)濟職權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6 李秀敏;論亞相容邏輯中的“矛盾”——達科斯塔的亞相容邏輯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7 頓新國;從綠藍問題看波普爾對歸納問題的解決[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8 夏素敏;試析形式理性與辯證理性之關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強昌文;;權利:社會公平的“阿基米德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李才華;;唯物辯證法對西方科學合理性理論的超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名家;;文化經(jīng)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王一川;;論藝術公賞力——藝術學與美學的一個新關鍵詞[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3 趙一強;;契約和諧及其倫理實現(xiàn)[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5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李亞凝;;“嵌入性”不足與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構[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李有學;汪來杰;;國家與政黨:工具性選擇與均衡性調整[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夏云龍;蕭紅;;論科學的自然增長模式——來自生態(tài)學的啟示及生態(tài)學案例研究[A];青年生態(tài)學者論叢(一)[C];1991年
9 顏燁;;安全社會學作為學科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詹世友;;霍布斯正義理論的論證策略[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舒盛芳;大國競技體育崛起及其戰(zhàn)略價值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徐婷;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國際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吳奇志;經(jīng)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君健;我國農村金融資產(chǎn)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劉文潔;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河北大學;2009年
4 趙鑫;科學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博;當代中國政治沖突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嘉杰;商業(yè)賄賂司法解釋若干問題評析與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黃涵華;完善我國監(jiān)外執(zhí)行法律監(jiān)督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黃曉虎;從國家利益視角淺析冷戰(zhàn)時期中埃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豐;聯(lián)盟、制度與后冷戰(zhàn)時代的北約[J];國際論壇;2005年02期
2 楊廣;科學范式與西方國際關系學科史的重構[J];教學與研究;2004年11期
3 吳征宇;關于層次分析的若干問題[J];歐洲;2001年06期
4 劉豐;張蒂;;國際關系學科史批判研究的興起:介紹與評價[J];歐洲研究;2005年06期
5 秦亞青;層次分析法與國際關系研究[J];歐洲;1998年03期
6 李少軍;國際關系大理論與綜合解釋模式[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5年02期
7 唐世平;國際政治理論的時代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正清;國際政治理論的社會學轉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靜,魏迪;論基本權利在私法領域的效力——一個比較法的視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2 姚曙明;;憲法私域效力理論及其在中國適用[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李姿姿;;國家行為與社會資本建構[J];蘭州學刊;2007年02期
4 安淑珍;;論國家及其財產(chǎn)豁免[J];山西科技;2007年04期
5 王禎軍;;論國際人權法中的國家責任問題[J];法學雜志;2007年05期
6 郝燕;;宏觀調控行為可訴性問題理論研究[J];中國外資;2011年16期
7 饒銀華;論國際政治中的經(jīng)濟因素[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8 趙為民;;理論與戰(zhàn)略的集成之作——評《國際格局論》[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02期
9 尹占文;鄧淑華;;戰(zhàn)略文化、國家行為與國際形象——對中國國際形象變遷的考察[J];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04期
10 王麗端;;論公證立法之價值疏離[J];法制與社會;2011年2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文平;洪昆;;宏觀經(jīng)濟運行中的國家行為[A];經(jīng)濟改革與理論思考(1978-1988)[C];1988年
2 王國剛;;全民企業(yè)改革中的國家行為[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深化企業(yè)改革[C];1987年
3 田文利;;論給付行政的倫理基礎[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李慶明;;美國對人管轄權的行使與限制的實證分析[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私法卷)[C];2006年
5 羅燕林;;試論政府項目外國專家的管理[A];北京高校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輯)[C];2004年
6 許嘉璐;;語言計劃中的幾種關系[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7 駱龍飛;印明;;關于征地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和存在問題及改革征地制度的設想和程序[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8 胡鍵;;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政治觀[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9 楊超華;;從能源利用看節(jié)約的必然性[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代表論文集[C];2005年
10 錢曉萍;;論“政府犯罪”——國家不法行為體系中一個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毅;[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2 記者 段鵬;[N];發(fā)展導報;2001年
3 白玉;[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4 王國平;[N];社會科學報;2000年
5 盛洪;[N];南方周末;2005年
6 盛洪;[N];南方周末;2005年
7 臧建民;[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齊建國;[N];光明日報;2004年
9 趙杰;[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10 英山縣雷店高中 方勇;[N];黃岡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海洋;帝國主義批判與世界國家的規(guī)范性探討[D];吉林大學;2008年
2 王玨;權力與聲譽[D];復旦大學;2006年
3 陳美衍;現(xiàn)代西方產(chǎn)權經(jīng)濟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白嶸;中國參與國際環(huán)境機制的理論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宋國友;國家沖突陰影下的貿易增長:一種社會—國家的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6 謝莉嬌;喬治·W布什對華政策研究—一種層次、系統(tǒng)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7 王青;中國傳統(tǒng)對外關系的兩種模式[D];清華大學;2007年
8 裘索;日本違憲審查制度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李曉燕;戰(zhàn)略文化與主導文化的一致性研究[D];外交學院;2007年
10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溝通行動的視角[D];外交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家成;結構現(xiàn)實主義視閾下的國家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李麗;建構主義視閾下國家身份問題的研究[D];中共遼寧省委黨校;2008年
3 莊一召;論國家需要——從國際關系學的視角[D];湘潭大學;2003年
4 丁寧;論國有企業(yè)改革中國家行為的諾斯悖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謝沙;論經(jīng)濟法的可訴性[D];吉林大學;2006年
6 陳其琨;行政訴訟中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朱薇;行政終局行為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李大偉;國家性格與國家形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如林;中國與核不擴散機制:參與和建構[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10 博納德(Bernard Singu Yegiora);以軟權力為分析工具來看中國的崛起[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試析國際關系理論的合成——一種科學哲學的分析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87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2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