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論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深入發(fā)展,我國進入了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經(jīng)濟體制的轉變引發(fā)了社會各個領域全面的、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致使整個社會的局面趨于復雜多元化。在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下,我國人民群眾的內(nèi)部矛盾也愈發(fā)凸顯和激化,當這些矛盾在現(xiàn)實中無法調(diào)和或是處理不當,就極有可能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爆發(fā)。就我國現(xiàn)狀而言,群體性事件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正呈現(xiàn)逐年增長和擴大的趨勢,給我國各個領域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已經(jīng)成為我黨和政府一個無法回避和亟需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一種傳統(tǒng)的政治優(yōu)勢,在我國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均扮演者極為關鍵的角色。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憑借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充分的實效性,有力的保障著我國現(xiàn)階段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穩(wěn)步發(fā)展,當仁不讓的成為解決群體性事件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應對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立足于當前我國的國情,采用文獻綜述法等研究方法對本課題進行了研究。首先,引言主要對該研究的目的及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對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進行了分析。其次,闡述了群體性事件的概念、特點,并結合當前實際分析了群體性事件的發(fā)展趨勢。緊接著深層次的探究了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并指出了群體性事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和現(xiàn)實作用;隨后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概念加以闡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在應對群體性事件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礎之上,試圖在實踐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手段,將群體性事件劃分為事前、事發(fā)和事后三個階段,分階段的提出了一些應對的看法和具體操作的手段,旨在為群體性事件的應對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631.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0-11
- 1.2 群體性事件研究概述11-13
- 1.2.1 國內(nèi)研究概述11-13
- 1.2.2 國外研究概述13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13-14
- 2 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界定、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14-21
- 2.1 群體性事件的界定14-16
- 2.2 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特征16-18
- 2.2.1 主體集群性16
- 2.2.2 過程突發(fā)性16-17
- 2.2.3 行為偏激性17
- 2.2.4 目的利益性17
- 2.2.5 結果危害性17-18
- 2.2.6 防治艱巨性18
- 2.3 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新趨勢18-21
- 2.3.1 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18-19
- 2.3.2 事件的數(shù)量持續(xù)增多19
- 2.3.3 參與主體呈現(xiàn)多樣化19
- 2.3.4 境外敵對勢力涉足群體性事件19-20
- 2.3.5 網(wǎng)絡成為群體性事件的新媒介20
- 2.3.6 參與事件的旁觀者的數(shù)量增多20-21
- 2.3.7 事件的爆發(fā)形成一定的區(qū)域性21
- 3 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影響21-27
- 3.1 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成因21-25
- 3.1.1 群體性事件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21-22
- 3.1.2 群體性事件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22-23
- 3.1.3 群體性事件產(chǎn)生的政治原因23-24
- 3.1.4 群體性事件產(chǎn)生的文化原因24
- 3.1.5 群體性事件產(chǎn)生的法治原因24-25
- 3.2 我國群體性事件產(chǎn)生的影響25-27
- 3.2.1 群體性事件的消極影響25-26
- 3.2.2 群體性事件的現(xiàn)實作用26-27
- 4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及其在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27-38
- 4.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27-28
-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28-30
- 4.2.1 政治性28-29
- 4.2.2 普遍性29
- 4.2.3 實踐性29
- 4.2.4 發(fā)展性29-30
- 4.2.5 差異性30
- 4.3 我國現(xiàn)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30-32
- 4.3.1 穩(wěn)定功能30-31
- 4.3.2 導向功能31
- 4.3.3 保證功能31-32
- 4.4 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群體性事件的現(xiàn)實意義32-34
- 4.4.1 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群體性事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32-33
- 4.4.2 思想政治教育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優(yōu)越性和可能性33-34
- 4.5 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34-38
- 4.5.1 事前的預防作用35-36
- 4.5.2 事發(fā)時緩解作用36-37
- 4.5.3 事后的疏導作用37-38
- 5 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38-48
- 5.1 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的原則38-40
- 5.1.1 堅定實事求是的原則38-39
- 5.1.2 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39-40
- 5.1.3 堅持民主公正的原則40
- 5.2 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的預防作用40-43
- 5.2.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40-41
- 5.2.2 加強人民群眾的預防教育41-42
- 5.2.3 建立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42-43
- 5.3 切實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處置群體性事發(fā)時的緩解作用43-45
- 5.3.1 及時與群眾進行正面接觸43-44
- 5.3.2 針對焦點理順人民的情緒44
- 5.3.3 進行正反面相結合的教育44-45
- 5.4 積極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群體性事件事發(fā)后的疏導作用45-48
- 5.4.1 針對參與者做好善后回訪45-46
- 5.4.2 主動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46-47
- 5.4.3 堅持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47-48
- 6 結論48-49
- 參考文獻49-5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謝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建國;;群體性事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滄桑;2010年02期
2 胡凱;;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集群行為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張春義 ,周國梁;山東省公安機關集中開展處置群體性事件專題研討培訓[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4 林金榮;爭取把更多的群體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對天臺縣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實踐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5 周四選;;解決“無直接利益沖突”的思路[J];學習月刊;2007年10期
6 葉國兵;;用和諧理念指導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7 廖海青;;如何面對“群體性事件”?[J];南風窗;2009年05期
8 王魯軍;張聞一;;切實提高領導干部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9年11期
9 王錫鋅;;從“管理”走向“參與”的轉變[J];人民論壇;2009年16期
10 燕繼榮;;診斷群體性事件的三種理論依據(jù)[J];人民論壇;2009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瑤瑤;;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在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孫元明;;國內(nèi)群體性事件研究現(xiàn)狀、發(fā)展及其治理的實現(xiàn)途徑[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3 甘永平;郭淑娟;;對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概念的探討[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延芳;;辯證唯物主義視角下的“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力;;群體性事件發(fā)生機制及其預警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周甲文;;高校群體性事件發(fā)生機制及其預警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羅恩源;丁勝;;群體性事件中的民生性問題思考:以貴陽市為例——基于社會變遷理論的視角[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朱華東;張慧玲;;預防和處理群體性事件要注意的幾個問題[A];紀念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發(fā)表五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7年
9 周松青;;群體性事件社會動員的動力機制探析[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詹祖良;;對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文勇;畢節(ji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專家組肯定[N];畢節(jié)日報;2008年
2 韓宏文長治鋼鐵集團有限公司H型鋼廠;做好青工思想政治教育[N];長治日報;2009年
3 盛利祥;用活“四種方法” 加強農(nóng)民思想政治教育[N];承德日報;2009年
4 河南省商丘市睢縣河堤初級中學 馬樹章;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5 東北師范大學 李忠軍;大學生就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應有機結合[N];光明日報;2009年
6 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李維維;立足職業(yè)素質(zhì)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N];寧波日報;2009年
7 山西省機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N];山西黨校報;2010年
8 周維 姜軍;武警黔東南支隊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N];貴州日報;2009年
9 香河縣城區(qū)管理綜合執(zhí)法局 王亞娟 崔雪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為實現(xiàn)跨越凝聚力量[N];廊坊日報;2009年
10 本報評論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N];解放軍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賜江;基于不滿宣泄的集群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3 郭純平;新世紀國內(nèi)群體性事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吳亮;中國少數(shù)民族群體性事件及治理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師震;論自我意識自覺的機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D];上海大學;2011年
6 孫樹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8 王潔;中國群體性事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蔣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立慧;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冬云;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蘇州大學;2010年
2 劉源鋒;論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的作用[D];中北大學;2011年
3 閆偉瑋;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王建國;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及治理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李奇歆;農(nóng)村征地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馬國峰;中國農(nóng)村群體性事件治理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杜橋省;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成因及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8 劉志杰;群體性事件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9 鐘丹;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報道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10 駱毅;新世紀群體性事件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90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79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