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當代犯罪學的實證研究及其科學實證邏輯
本文關鍵詞:論中國當代犯罪學的實證研究及其科學實證邏輯
更多相關文章: 犯罪學 科學實證研究 犯罪學方法論 批判的犯罪學
【摘要】:犯罪學是發(fā)現(xiàn)、認識、解釋、預防犯罪的理論體系;诶碚撆c社會的雙重價值,在犯罪、預防犯罪和社會發(fā)展的三元互動中,犯罪學研究應遵循實證科學研究的范式。當然,這也是我國當代犯罪學研究在結構轉型中實現(xiàn)科學實證的邏輯前提。總體而言,中國當代犯罪學研究的結構轉型和科學實證的實現(xiàn)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打破理論研究的學科化,提倡科學化;二是注重犯罪學研究的理論定位;三是防止和降低理論向實踐轉化中的風險。
【作者單位】: 天津商業(yè)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犯罪學 科學實證研究 犯罪學方法論 批判的犯罪學
【分類號】:D917
【正文快照】: 犯罪現(xiàn)象是現(xiàn)階段任何社會均不能回避且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必然性的社會問題。雖然法國的迪爾凱姆提出過犯罪有益性的觀點,①但如果忽略預防犯罪的科學性,這種犯罪有益性至多只是犯罪消極效應的修飾語。所以,在社會發(fā)展與引發(fā)犯罪的因素不斷變換組構方式、參與犯罪研究的理論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蔣熙輝;;中國犯罪學研究三題——方法多元、范式展開與規(guī)則確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9期
2 周路;犯罪學實證研究之我見[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4期
3 黃成榮;中國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現(xiàn)象及成因——兼與大陸青少年問題學者商榷[J];社會學研究;1994年02期
4 嚴勵;金碧華;;犯罪學研究方法的路徑選擇——對當前我國犯罪學研究現(xiàn)狀的審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趙運恒;實證研究——當代中國犯罪學的缺失[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6 靳高風;;論中國犯罪學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以社會科學發(fā)展與西方犯罪學學科建設為視角[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春燕,于海楠;論強化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機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周霖;教育理論思維與教育學原創(chuàng)[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王志強;社會發(fā)展中重新犯罪的實證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4 彭磊;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2期
5 嚴然;論手機短信犯罪的懲治與預防[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6 李長偉;教育生活與教育學[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7 胡春健,劉俊俊;試析家庭職能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3年02期
8 王志強;預防犯罪規(guī)律的博弈論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9 王志強;;對近年來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10 靳高風;;中國犯罪學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方向探討[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于國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許秀中;刑事政策系統(tǒng)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吳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躍;理性與躁動[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方建鋒;論現(xiàn)代教育中的實質非理性現(xiàn)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崔勝實;過失瀆職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萬力維;控制與分等:權力視角下的大學學科制度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周曉虹;透視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論[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劉擁華;社會世界的底蘊:從二元論到二重性[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仕敏;社會信息能力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席小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彥東;遏制當前我國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4 寧平平;下崗失業(yè)人員犯罪現(xiàn)象探究[D];湘潭大學;2003年
5 楊濤;濱城區(qū)外來人口犯罪及其預防[D];天津大學;2004年
6 田健夫;薩瑟蘭不同交往理論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7 王海濤;試論對犯罪的情境預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條道路[D];北京大學;2005年
8 鄧姍姍;社會轉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代莉;吳雁南先生與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10 邵云雁;大學生被害預防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宜生;首重實證──世紀之交對犯罪理論研究的期望[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1期
2 曹立群,吳宗憲;第三只眼睛看中國的犯罪學[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1期
3 張旭;單勇;;論刑事政策學與犯罪學的學科價值及其連接點[J];法商研究;2007年05期
4 侯猛;;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何知名[J];法學;2006年04期
5 靳高風;;論中國犯罪學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以社會科學發(fā)展與西方犯罪學學科建設為視角[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6 靳高風;;中國犯罪學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方向探討[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張潘仕,孔一;社會生產(chǎn)關系視野中的犯罪學[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史強;論我國犯罪學學科之研究[J];甘肅農業(yè);2005年06期
9 蔣熙輝;;中國犯罪學研究三題——方法多元、范式展開與規(guī)則確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9期
10 杜雄柏;;關于我國犯罪學研究出路問題的思考[J];河北法學;2007年02期
,本文編號:589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58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