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理論視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發(fā)布時間:2021-01-22 04:25
社會工作領域中生活世界理論,由德國學者漢斯·替爾施提出,也稱日常生活理論,首次出現(xiàn)在其于1992年發(fā)表的專著《以生活世界為本的社會工作:社會轉(zhuǎn)型的實踐任務》一文中。生活世界理論起源于德國的教育發(fā)展體系,該理論認為,社會工作是一項反思性職業(yè),社會工作的進行應當被看作一種干預性活動,社會工作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方面有一定的行業(yè)優(yōu)勢。在生活世界理論的指導下,社會工作者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是保障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正常進行”而不是“順利進行”。本文通過對生活世界起源和發(fā)展的梳理,深入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論應用于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生活世界理論背景下的預防三段論的提出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重點由犯罪行為發(fā)生之后的補救措施前移至犯罪行為發(fā)生之前的預防活動準備工作。在初級預防階段,社工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服務對象營造可以獲得資源幫助的生活世界氛圍,從而減少犯罪動機的產(chǎn)生。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組織化結構導致預防服務“集中化”、服務項目遠離日常生活,同時,現(xiàn)有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手段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也是犯罪行為發(fā)生的原因。漢斯·替爾施認為,社會工作有五項職能,分別是預防為主、非集中化、...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一章 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嵌入于生活世界
第一節(jié) 理解生活世界
第二節(jié) 生活世界理論的發(fā)展階段
第三節(jié)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三段論
第二章 遠離日常生活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第一節(jié) 組織化結構導致預防服務“集中化”
第二節(jié) 服務項目遠離日常生活
第三章 回歸日常生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第一節(jié) 了解日常生活:預防的必要準備工作
第二節(jié) 結合社會現(xiàn)實: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階段性前移
第三節(jié) 履行雙重職責:助人和監(jiān)督雙管齊下
第四節(jié) 規(guī)避日常生活陷阱:介入不當導致“殖民化”
第五節(jié) 結構化的開放性:反饋機制的優(yōu)化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工作科學化:反思性社會工作理論的思想與啟示[J]. 張威. 社會工作. 2017(03)
[2]社會工作能否標準化和指標化?——兼論社會工作的功能定位與科學屬性[J]. 張威. 社會工作. 2017(01)
[3]差序格局的變遷與法治公共性建設[J]. 易益典. 探索與爭鳴. 2016(10)
[4]家庭教育咨詢中求助者與助人者的行為特征和互動方式分析與思考——基于華仁社會工作發(fā)展中心的咨詢性社會工作[J]. 張威. 社會工作. 2015(06)
[5]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統(tǒng)計分析及其預防對策——基于1997~2013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J]. 徐偉. 青年探索. 2015(06)
[6]司法文化評價指標分析[J]. 袁兵喜.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2015(02)
[7]論青少年犯罪綜合預防機制之構建[J]. 方木金. 青年探索. 2014(06)
[8]創(chuàng)新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思考[J]. 徐建.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4(03)
[9]青少年犯罪何以頻發(fā):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J]. 石艷芳.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4(01)
[10]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發(fā)展脈絡及展望[J]. 卓彩琴. 江海學刊. 2013(03)
博士論文
[1]馬克思生活世界理論研究[D]. 王光秀.山東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未成年犯家庭功能特點及其對應付方式影響的研究[D]. 石映飛.首都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92551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一章 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嵌入于生活世界
第一節(jié) 理解生活世界
第二節(jié) 生活世界理論的發(fā)展階段
第三節(jié)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三段論
第二章 遠離日常生活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第一節(jié) 組織化結構導致預防服務“集中化”
第二節(jié) 服務項目遠離日常生活
第三章 回歸日常生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第一節(jié) 了解日常生活:預防的必要準備工作
第二節(jié) 結合社會現(xiàn)實: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階段性前移
第三節(jié) 履行雙重職責:助人和監(jiān)督雙管齊下
第四節(jié) 規(guī)避日常生活陷阱:介入不當導致“殖民化”
第五節(jié) 結構化的開放性:反饋機制的優(yōu)化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工作科學化:反思性社會工作理論的思想與啟示[J]. 張威. 社會工作. 2017(03)
[2]社會工作能否標準化和指標化?——兼論社會工作的功能定位與科學屬性[J]. 張威. 社會工作. 2017(01)
[3]差序格局的變遷與法治公共性建設[J]. 易益典. 探索與爭鳴. 2016(10)
[4]家庭教育咨詢中求助者與助人者的行為特征和互動方式分析與思考——基于華仁社會工作發(fā)展中心的咨詢性社會工作[J]. 張威. 社會工作. 2015(06)
[5]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統(tǒng)計分析及其預防對策——基于1997~2013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J]. 徐偉. 青年探索. 2015(06)
[6]司法文化評價指標分析[J]. 袁兵喜.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2015(02)
[7]論青少年犯罪綜合預防機制之構建[J]. 方木金. 青年探索. 2014(06)
[8]創(chuàng)新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思考[J]. 徐建.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4(03)
[9]青少年犯罪何以頻發(fā):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J]. 石艷芳.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4(01)
[10]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發(fā)展脈絡及展望[J]. 卓彩琴. 江海學刊. 2013(03)
博士論文
[1]馬克思生活世界理論研究[D]. 王光秀.山東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未成年犯家庭功能特點及其對應付方式影響的研究[D]. 石映飛.首都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92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99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