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公安論文 >

文件物質(zhì)成分的檢驗及其結論的證據(jù)價值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9-01-08 19:31
【摘要】: 本文除前言和結論之外,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紹儀器分析方法?梢晌募嗍峭ㄟ^對文件物質(zhì)成分的檢驗來加以識別,對文件物質(zhì)成分進行檢驗需要運用儀器分析的方法。文件檢驗技術中的儀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光學檢驗方法,按照波長范圍劃分為紫外區(qū)檢驗、可見區(qū)檢驗和紅外區(qū)檢驗,分別加以介紹;二是光譜技術方法,傳統(tǒng)的光譜分析方法很多,主要介紹了三種常用的方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紅外光譜法和拉曼光譜法;三是色譜技術方法,主要用于分離、識別混合物的成分,介紹了其中的薄層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 第二章對筆者進行的實驗及其結果進行了說明。以42種不同型號的各類圓珠筆、簽字筆為實驗樣品,選取了LCW型文件檢驗儀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兩種紅外技術方法對樣品進行檢驗,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推理后得出初步實驗結果,并對兩種實驗結果進行了簡單的對比分析。 第三章對檢驗中使用的儀器分析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首先對儀器分析方法各自的性能適用特點分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對影響檢驗結論的諸多可能情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然后對它們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各種儀器分析方法各有所長,一種檢驗方法并不能解決文件物質(zhì)成分檢驗中存在的所有問題,針對不同的情況應采取不同的檢驗方法,不同的檢驗方法對檢驗結論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第四章對運用儀器分析方法進行文件物質(zhì)成分檢驗的檢驗結論的證據(jù)價值進行探討,是本文著墨最多的一章。首先對檢驗結論的證據(jù)效力進行了分析,,從證據(jù)能力和證明力兩方面加以說明;其次對檢驗結論的法定證據(jù)形式的歸屬進行探討,提出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將檢驗結論計入勘驗筆錄,同時探討了儀器分析方法的運用對鑒定對象產(chǎn)生的影響;最后論述了文件檢驗結論在法庭質(zhì)證、認證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確保有問題的或不可靠的檢驗結論不被法庭采納和采信,以期作出正確的裁決。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s,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instrument analysis. The suspicious documents are mostly identified by the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document, and the method of instru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document.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in the document inspection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optical inspection method, which is divided into ultraviolet region test, visible area test and infrared region test according to the wavelength range, respectively. Secondly,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pectral analysis, mainly introduced three common methods: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third i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which is mainly used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re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s experiments and their results are explained. With 42 kin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llpoint pens and signature pens as experimental samples, two infrared techniques, LCW file tester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samples, and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were analyzed. After reasoning,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the two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s used in inspec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a number of possible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test conclusion are analyz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n,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m, it is concluded that each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one kind of inspection method can 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Different testing method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evidential value of the test conclusion of docum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by means of instrument analysi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idence effect of the test conclusion, and explains it from two aspects: the evidence ability and the proof power.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ownership of the legal evidence form of the inspection conclus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test conclusion can be counted into the examination recor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on the appraisal object.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urt cross-examin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the document inspection conclusion, to ensure that the questionable or unreliable conclusion is not adopted and accepted by the court in order to make the correct decision.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D918.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榮;曾昌斌;;試論數(shù)字證據(jù)的證據(jù)屬性[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0年10期

2 鄭筱春;;論指紋證據(jù)價值[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毛建岳;李忠強;;親筆供詞的證據(jù)價值及其固定[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高毅;;足跡鑒定結論在偵查過程中的證據(jù)價值分析[J];中國司法鑒定;2009年01期

5 吳艷萍;黃昕穎;;對口供證據(jù)價值及特點的簡要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年28期

6 嚴軍;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幾個問題[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7 劉偉兵;;現(xiàn)場痕跡物證保全存在的問題及加強措施[J];刑事技術;2006年06期

8 王任遠;;論犯罪心理測試結論的證據(jù)問題[J];許昌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景富生;;心理測試在民事訴訟中的證據(jù)價值[J];社會心理科學;2009年05期

10 景富生;;心理測試在民事訴訟中的應用[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鶴彬;譚惠靜;李金城;;甘肅“1947”礦區(qū)鈾礦床物質(zhì)成分、圍巖蝕變及氧化帶的研究(1967)[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2 凌斌;;計算機犯罪中電子證據(jù)概述[A];第十九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勇;劉漢東;;葛州壩壩區(qū)砂巖的結構及其力學性質(zhì)[A];水電科技論文集[C];1990年

4 曲永新;張永雙;;華北某水庫大壩廊道沉淀物的物質(zhì)成分及其成因研究[A];第六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00年

5 曹利國;黃志琦;侯新生;丁益民;;古幣的X射線熒光“指紋”[A];地球物理與中國建設——慶祝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6 周淑華;周志誠;劉懿莉;王進;;熱分析法與紅外光譜法相結合鑒別PA材料種類[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尹華仁;黃仲淵;孫景元;;幾種造巖元素在不同構造部位的表現(xiàn)[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力學研究所文集(4)[C];1983年

8 張榮華;陳毓川;;羅河鐵礦的物質(zhì)成分(1975)[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9 鄒天人;楊岳清;曹惠志;余文昭;姚玉堂;李義甫;孫忠良;;新疆112偉晶巖脈的物質(zhì)成分、礦化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1980)[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10 曹執(zhí)庸;孫南圭;隋增震;廖永璋;;棲霞山礦床物質(zhì)成分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礦產(chǎn)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艷;對共犯口供的證據(jù)價值分析[N];江蘇經(jīng)濟報;2001年

2 袁瑜潔;論被告人供述的證據(jù)價值[N];江蘇經(jīng)濟報;2007年

3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宋英輝;測謊檢查的證據(jù)價值[N];檢察日報;2000年

4 王翠青 張荷;依公權力制作的文書不是書證嗎[N];檢察日報;2006年

5 林春龍 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完善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思考[N];汕頭日報;2009年

6 閻紅;破解之路沒有捷徑[N];大連日報;2008年

7 中國檢驗檢疫REACH解決中心;玩具類企業(yè)如何應對歐盟REACH法規(guī)[N];中國國門時報;2008年

8 欄目主持 鄧正來;當庭展示嬰兒在親子鑒定案中的運用[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王蔚佳;“藍領”藥研的“白領”夢想[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10 劉玉芝;準爸爸也不可濫用藥[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潔;兩個真菌菌株對烤煙誘香機理的初步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2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馬燕芬;果味奶生產(chǎn)技術及果味物質(zhì)在牛體內(nèi)代謝機制的初步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4 崔厚欣;吸收光譜法在實際應用中的關鍵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5 王鵬;中藥四性理論構建及其現(xiàn)代研究方法學探討[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6 邵穎;暗能量的標量場模型[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徐立昕;高維宇宙學模型與暗能量[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劉宇平;品格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9 范忠輝;活動星系核的伽瑪射線輻射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6年

10 張永泉;民事證據(jù)采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惠;文件物質(zhì)成分的檢驗及其結論的證據(jù)價值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2 陳慧芳;民事訴訟當事人陳述否定之否定[D];中南大學;2007年

3 周軍;犯罪心理測試(測謊)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4 杜曦明;關于測謊結論證據(jù)價值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楊軍;論測謊證據(jù)[D];黑龍江大學;2008年

6 朱顯有;刑事訴訟“犯罪心理測試結論”證據(jù)價值考察[D];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03年

7 王賓;法醫(yī)鑒定結論在司法實踐中的價值體現(xiàn)[D];山東大學;2008年

8 車麗華;論電子證據(jù)[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時會欽;利用光學多傳感器陣列進行多物質(zhì)成分分析的初步探索[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10 葉文;光譜法檢測物質(zhì)成分的方法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050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4050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16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