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公安論文 >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形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02 14:54

  本文選題:犯罪形態(tài) + 犯罪目的 ; 參考:《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摘要】: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形態(tài)的研究,目前仍處于理論上莫衷一是、實踐中五花八門的狀態(tài)。形態(tài)關(guān)乎量刑,形態(tài)標準關(guān)系著刑法正義價值的實現(xiàn)。學術(shù)對話需要共同的語境和學術(shù)方法。在毒品犯罪形態(tài)的分析上,這種共同的語境和方法是客觀存在的,第一是漢語言的標準;第二是刑法總則與分則的規(guī)定;第三是應用法學或注釋法學必須采用的形式邏輯分析。刑法沒有將牟利作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犯罪目的,那么,判斷這些犯罪的得逞與否,就不應以是否達到牟利目的為標準。正是基于上述認識,筆者提出了判斷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既遂、未遂標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s of smuggling, trafficking, transportation and drug manufacturing is still in a state of divers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form is related to sentencing, and the standard of form i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riminal justice. Academic dialogue requires a common context and academic approach. I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 of drug crime, this common context and method exists objectively, the first is the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second is the stipula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third is the formal logic analysis which must be adopted by the applied jurisprudence or the annotated jurisprudence. The criminal law does not regard profit-making as the criminal purpose of smuggling, trafficking, transporting and manufacturing drugs, so judging the success of these crimes should not be based on whether or no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fit-making.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tandards of accomplished and attempted crime of smuggling, trafficking, transportation and manufacture of drugs.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法學院 云南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航;對新一輪“犯罪既未遂區(qū)分標準之爭”的梳理與研析[J];河北法學;200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樂夫,張富;公共行政的價值范疇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張晶,趙靜;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許石慧;;試論監(jiān)管型政府的法治構(gòu)造[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張彥;《紅樓夢》中的稱謂與中國傳統(tǒng)稱謂文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程乃勝;何謂法律的目的[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6 周元寬;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權(quán)威的消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趙必華,劉孝友;發(fā)展性教師評價探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8 王國春;論我國刑事訴訟再審程序的改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邵貴君;論英語教師素質(zhì)與教學藝術(shù)風格[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王瑞敏;;稱呼語及其語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永勤;;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實行軍事化管理的思考[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劉可鑠;;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聞”——有節(jié)制的多元對話[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3 黃芳;;從chinois詞條的編纂看《新小羅貝爾詞典2007》的幾點編纂失誤之處[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郭定泰;郭明惠;;雙語詞典前言淺議[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何曉佑;;信息時代工業(yè)設(shè)計教育發(fā)展走向分析[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 奉公;;建設(shè)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絡促進中部崛起[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7 袁明軍;;《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擬聲詞[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鄭澤之;張普;;關(guān)于字母詞語的幾點思考[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曾賽紅;;我國城鎮(zhèn)中年中低收入家庭理財策略分析[A];湖南省經(jīng)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段曉平;;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與學理根據(jù)[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語和;中國禮治與西方法治之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蔡長林;民事訴訟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李玉香;現(xiàn)代企業(yè)無形資產(chǎn)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quán)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熊菁華;論行政不作為的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周林彬;WTO規(guī)則的法律經(jīng)濟分析與中國經(jīng)濟法理論創(chuàng)新[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7 蔡道通;毛澤東刑法哲學思想論綱[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馬s

本文編號:20904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0904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8d5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