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公安論文 >

過失犯罪發(fā)生中的注意欠缺問題心理剖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19 00:21

  本文選題:過失犯罪 + 注意欠缺 ; 參考:《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5期


【摘要】:過失犯罪的發(fā)生在于人在認知活動中對引起過失犯罪的危險的注意的欠缺。注意是一種伴隨著認知過程中的具有“前置”性的心理狀態(tài)。人認識任何事物,都要首先對該事物施加注意,沒有對某事物的注意就不能對其認知。因此,各種心理因素影響認知首先就要影響注意。錯覺、情緒和情感、不良意志品質和思維品質、遺忘等心理影響注意,改變注意的指向,對應當注意避免的危險沒有注意,或者沒有充分注意,或者不能注意時,就造成了注意的欠缺,從而構成過失犯罪。注意欠缺的類型可以劃分為轉移型的注意欠缺、分散型的注意欠缺、不能型注意欠缺、拒斥型的注意欠缺。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negligent crime lies in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danger caused by negligent crime in human cognitive activities. Attention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state with pre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When one knows anything, one must first pay attention to it. Therefore,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cognition must first affect attention.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illusions, emotions and emotions, ill will and mental quality, forgetting, etc., to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attention, to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dangers that should be avoided, or to fail to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 or to fail to pay attention. It causes a lack of attention and thus constitutes a negligent crime. The types of attention defic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attention deficit of transfer type, the attention deficit of dispersion type, the attention deficiency of cannot type and the attention deficiency of rejection type.
【作者單位】: 北華大學政法學院
【分類號】:D917.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立聰;;論過失犯罪的注意義務[J];濰坊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杜立聰;;試論被害人承諾的構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J];濰坊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趙炳壽,田宏杰;完善刑法中正當防衛(wèi)條件的構想[J];中外法學;1997年01期

4 陳興良;“無行為則無犯罪”——為一條刑法格言辯護[J];中外法學;1999年05期

5 劉艷紅;;我國與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之比較研究[J];中外法學;2004年05期

6 周光權;;論實質的作為義務[J];中外法學;2005年02期

7 張小虎;;身份犯與共犯罪刑論[J];中外法學;2005年03期

8 周光權;;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 兼及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改造[J];中外法學;2007年06期

9 王安異;;重申犯罪主體 論以人為本的刑法意義[J];中外法學;2010年03期

10 周光權;;結果回避義務研究 兼論過失犯的客觀歸責問題[J];中外法學;2010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湯媛媛;保險法近因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顏海燕;違反國際人道法犯罪的個人刑事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李林;危險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8 鄧多文;論刑法的合理性解釋[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磊;以票控稅模式下普通發(fā)票管理中的犯罪認定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胡志軍;刑罰功能新論[D];山東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鶯;《唐律》與現行刑法對過失犯罪規(guī)定的比較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劉國濤;;淺論共同正犯[J];法制與社會;2009年19期

3 曲瑛;劉慧穎;曲紅波;;論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J];法制與社會;2011年07期

4 張熠;;共同過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之理論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0年33期

5 邱興隆;;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比較研究[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01期

6 張玉珍;論過失犯罪的心理結構[J];人民檢察;2001年04期

7 王立志;累犯構成視角的轉換(下)——過失累犯之提倡[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付景威;;過失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的理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年05期

9 張凌;重大醫(yī)療責任事故的定罪研究[J];法學;1987年06期

10 周其華;;刑法規(guī)定的過失犯罪的認定與論證[J];法學家;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媛媛;;地理學習中學生常見問題的心理剖析及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汪斌;;對“法輪功”癡迷者的心理剖析與心理干預[A];防范抵御邪教、構建和諧社會——2005年中國反邪教協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鄭建紅;王薇;;1例自挖睪丸患者的心理剖析與探討[A];2008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卜安淳;;有關犯罪和刑罰的思考[三則][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李永升;;犯罪分類問題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6 陳中偉;;1例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法醫(yī)鑒定[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梁嬋;周云勤;;電話回訪中患者常見的幾種心理剖析及應對方法[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心臟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李永升;;犯罪分類問題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張凌;;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的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陳新生;;農村初中“問題行為”學生的心理剖析及轉化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蔣毅;輕刑過失犯罪不宜逮捕[N];法制日報;2007年

2 蘇廣營;飛車搶奪致人傷亡不應按過失犯罪處理[N];檢察日報;2004年

3 玉紅偉 劉改華 王松波;河南擬推廣“緩刑預告書”制[N];中國改革報;2009年

4 王冬玲;超載翻車死1人過失犯罪領緩刑[N];法治快報;2010年

5 夏黎陽邋黃維智;四川:過失犯罪案注重做好刑事和解工作[N];檢察日報;2007年

6 茍紅兵;犯罪起點適當提高體現和諧社會理念[N];檢察日報;2006年

7 俞宙;什么是犯罪過失[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8 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研究會副會長 阮齊林;這兩款大有來頭,刪不得![N];檢察日報;2008年

9 記者 王晉晉 通訊員 李艷陽 葛朋飛;不起訴案件答疑說理試點近半年成效顯著[N];鄭州日報;2009年

10 律師 張培鴻;醉駕入刑所面臨的法理難題[N];東方早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書文;復合罪過形式論綱[D];北京大學;2001年

2 曾森雄;海峽兩岸中醫(yī)醫(yī)療糾紛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韓小梅;日本犯罪過失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林燕焱;財產刑適用的實證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韓玲;共同犯罪的罪過形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馮紅;唐代刑法原則考論[D];河北大學;2010年

7 臧冬斌;醫(yī)療事故罪研究[D];武漢大學;2002年

8 馬寧;期待可能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李濤;違法性認識的中國語境展開[D];吉林大學;2010年

10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建山;過失實行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2 謝李章;過失犯罪非監(jiān)禁刑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3 趙麗娜;監(jiān)督過失犯罪探究[D];鄭州大學;2011年

4 關巧碩;合義務的擇一的舉動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5 李曉伶;論刑法中的信賴原則[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潘潮才;過失共同犯罪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歐陽文東;過失犯罪維度中的可能性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磊;論過失實行行為[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年

9 陸麗君;論共同過失犯罪[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10 張紹旺;論過失危險犯[D];西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0374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0374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43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