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矯正模式的理念:矛盾沖突中的選擇
本文選題:社區(qū)矯正模式 + 公正與效益 ; 參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摘要】:在刑罰社區(qū)矯正模式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始終交織著強調(diào)公正還是強調(diào)效益、刑罰應當嚴苛還是應當輕緩、應當公權優(yōu)先還是應當人權優(yōu)先等價值沖突和選擇。在刑罰公正與刑罰效益的矛盾選擇中,非監(jiān)禁性質(zhì)的社區(qū)矯正模式注重的是實現(xiàn)刑罰效益;在刑罰嚴苛還是輕緩的矛盾選擇中,社區(qū)矯正模式是對刑罰輕緩的堅決選擇;在公權優(yōu)先還是人權優(yōu)先之間的矛盾選擇中,社區(qū)矯正模式則明顯地強調(diào)對人權的保護。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of penalty community correction, it is always intertwined with the emphasis on justice or the emphasis on the benefit, the penalty should be strict or slow, the priority of public power should be given to the conflict and choice of the priority of human rights. In the choic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nalty justice and the penalty efficiency,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model of the non imprisonment nature is paid attention to. To realize the penalty benefit,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model is a resolute choice for the reprieve of the penalty in the strict or gentle choice of the penalty. In the contradiction choice between the priority of public right or the priority of human rights, the mode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emphasize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分類號】:D926.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李穎紅;保安處分與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邢穎;;誘惑偵查合法性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吳裕民;我國刑法罪刑法定原則與人權保障機能的關系[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屈茂輝;;論民法上的注意義務[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6 楊凱;;論刑法規(guī)范謙抑原則[J];北方法學;2008年03期
7 董玉庭;黃大威;;論聚眾淫亂罪的刑事立法——以無被害人犯罪為研究視角[J];北方論叢;2012年03期
8 陳君;論我國環(huán)境刑法中嚴格責任的適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許光;;論犯罪形勢與刑罰輕緩化[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于沖;;生產(chǎn)銷售假藥定罪量刑中的司法尷尬及完善[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樂紹光;周彬彬;;相對不起訴權監(jiān)督機制探析[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卞建華;王睦沖;;論污染環(huán)境犯罪中的嚴格責任[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仲興;李波;;我國犯罪學研究方法與方法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于阜民;郭永智;;構建犯罪現(xiàn)象范疇——再論犯罪學與刑法學研究對象分野[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5 王宏玉;;構建和諧社會,加強非監(jiān)禁刑理念研究——非監(jiān)禁刑的理念:矛盾沖突中的選擇[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6 董邦俊;;社區(qū)矯正問題初探[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7 于阜民;;刑罰個別化:從理念到法律原則[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8 嚴勵;;再論犯罪學研究的路徑選擇——以中國犯罪學研究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吳宗憲;;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層次和背景[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10 劉強;;試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局限性及重新表述[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郭磊;量刑情節(jié)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金榮洲;7-9世紀中外司法制度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耀彬;馬克思主義犯罪學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5 岳平;當代中國犯罪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6 周雪梅;刑事犯罪與民事侵權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7 吳曉霏;法人犯罪刑事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胡志軍;刑罰功能新論[D];山東大學;2011年
9 陳偉;公法替代責任根據(jù)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李楠;行政與刑事法律關聯(liá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席曉鳴;論刑民交錯現(xiàn)象[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曾德偉;淺析中國古代容隱制度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黃巧琳;律師偽證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史蘭芳;被脅迫行為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饒峗;論詐騙犯罪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D];湘潭大學;2010年
6 王廣聰;盜竊犯罪現(xiàn)象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汪曼喬;刑事被害人過錯責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張建東;我國減刑、假釋制度的重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李穎;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諸爭議問題之我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曹曉燁;危險駕駛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芬;我國刑事簡易程序改革與完善之思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王宏玉;李明琪;;對“嚴打”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宏玉;;構建和諧社會,加強非監(jiān)禁刑理念研究——非監(jiān)禁刑的理念:矛盾沖突中的選擇[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本文編號:17809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78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