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政執(zhí)法體制模式的構建與評價
本文選題:交通 + 行政執(zhí)法; 參考:《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摘要】:針對我國現(xiàn)行交通行政執(zhí)法模式存在的弊端 ,提出交通行政執(zhí)法的可選模式。依據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和階段目標 ,本文構建了 3種交通行政執(zhí)法體制模式 ,并對各種體制模式的機構設置、職能、相互關系進行了探討 ,最后對 3種模式進行綜合評價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traff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ode in our country, the optional mode of traff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is put forward.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tage goal,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ree kinds of traff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ystem models, and probes into the institutional setup, functions and mutual relations of various system models.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is carried out.
【作者單位】: 上海海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 上海海運學院商船學院 上海海運學院商船學院 上海海運學院商船學院
【基金】:“十五”交通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 ( 2 0 0 1-3 2 2 -810 -0 5 )
【分類號】:D631.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中國共產黨的四大觀念創(chuàng)新[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石國亮;江澤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張武;論政府經濟職權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孫顯元;;創(chuàng)新中的思維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5 姚宏志;我國農村工業(yè)化歷史經驗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崔華前;論周敦頤道德思想體系之建構及其現(xiàn)代整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汪一為;認識當前社會現(xiàn)象的兩把鑰匙——階級分析法和階層分析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8 俞小和,胡倩燕;小城鎮(zhèn)民眾政治參與狀況調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曾鐵,謝金忠;論教育投資對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作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陳二林,王宇紅,何伯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倫理意蘊[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安平;;中國政治語境下的政黨概念[A];政治改革與政府轉型[C];2003年
2 楊宏山;;黨內民主改革的制度分析[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3 謝慶奎;;論政府創(chuàng)新[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4 倪星;;試論新時期中國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5 熊光清;;自由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之比較分析[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6 ;筑牢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黨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成就與經驗[A];新中國60年黨的執(zhí)政成就與經驗[C];2009年
7 張世飛;;建國以來黨加強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世飛;;建國以來黨加強先進性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姜大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探索中國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模式——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討會的主題發(fā)言[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10 金兆懷;;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的理論思考與對策[A];中國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韓艷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覺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耿松濤;公共企業(yè)經營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凌宏彬;鄧小平理論研究:一種權變的方法[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黃和新;馬克思所有權思想述要[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啟龍;中國共產黨與1978年以來的臺灣海峽兩岸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7 董振華;創(chuàng)新勞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8 肖林鵬;中國競技體育資源調控與可持續(xù)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9 張志輝;中共三代領導核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貢獻[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曉博;中國近現(xiàn)代后發(fā)優(yōu)勢經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孫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兩大理論體系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經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道模;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的科學發(fā)展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崔志剛;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嚴文波;論黨的十七大在擴大黨內民主上的新貢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譚飛;中外行政問責制比較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殷占兵;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賈婷婷;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對馬克思人學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健;;試論我國未來消防監(jiān)督管理模式定位[J];武警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2 徐婕;王哲;陳良;;論志愿者醫(yī)院服務模式的新探索[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柴勃臻;;關于“中國模式”的一些思考[J];學理論;2011年18期
4 王安永;;小組工作介入村民自治建設[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付克翠;;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進展與展望[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秦宣;;鄧小平論中國發(fā)展模式[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1年04期
7 王淑霞;陳剛;;新時期推進軍隊繼續(xù)教育發(fā)展的“三個創(chuàng)新”[J];繼續(xù)教育;2011年07期
8 張磊;;東亞貨幣合作模式及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理論界;2011年07期
9 李潔;何沙;;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模式及特征[J];石油教育;2011年03期
10 胡恒釗;文麗娟;;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克斌;李志華;楊三平;;暴雨中心區(qū)清水河小流域生態(tài)修復模式特點及評價[A];全國水土保持生態(tài)修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江輝;彭立新;李曉萍;張勝江;;新疆農業(yè)節(jié)水灌溉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A];人水和諧及新疆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中國科協(xié)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德;張正芬;;上海郊區(qū)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實踐與評價[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仕明;張瑞;宋道全;;企業(yè)管理“人格化”模式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5 李亦軍;楊桂甲;;完善稻麥供種體系 探索統(tǒng)一供種模式[A];論中國種子工程——全國種子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6 張學文;蔡健;;關于拓寬專業(yè)口徑的幾點思考[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7 王會清;方天縱;李翠文;;薊縣五百戶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A];中國水土保持探索與實踐——小流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周瑩瑩;;學生品德心理結構及其對學校德育的啟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蔡廣林;韋化;;網格計算及其在電力系統(tǒng)的應用初探[A];廣西電機工程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李俊華;;環(huán)境會計與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羅經;剖析普洛斯地產模式[N];國際商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黃河;“建銀模式”能否救券商[N];南方周末;2005年
3 趙曜 趙延偉;“奇佳模式”[N];中國包裝報;2005年
4 王輝耀;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十大模式[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5年
5 朱洪德;大豆栽培模式[N];農民日報;2005年
6 陽光;夫妻攜手闖關“新財富”[N];山西經濟日報;2005年
7 高樹印;五問“固始模式”[N];經濟視點報;2005年
8 李清宇;模式:定位不清[N];中國經營報;2005年
9 舒明武;促銷:沒有模式,只有突破[N];黑龍江經濟報;2005年
10 單士兵;體彩“自肥模式”當休矣[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喜斌;落葉松人工林生態(tài)采伐模式及評價[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2 姜恩來;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3 蓋艷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薛偉;現(xiàn)代遠程教育5S學習支持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文清;西部產業(yè)集群發(fā)展因素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6 李平;我國企業(yè)智力資本開發(fā)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王海勤;中國石油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8 張小紅;智力資本及其管理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年
9 王歡苗;企業(yè)社區(qū)關系管理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10 李濤;礦業(yè)權二級市場建設模式與交易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良德;城市物流園區(qū)規(guī)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蔡海飛;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模式與開發(fā)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黃家善;長春蓮花山體育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牛勇;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文革;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6 鮑淼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資源開發(f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方濤;基于武漢城市圈發(fā)展的物流服務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朱曉鸝;家長素質與兒童心理健康關系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9 李慧生;Bragg光纖在光纖放大器中的理論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10 周復明;中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初探[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53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75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