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及對策
本文關鍵詞: 黑社會性質組織 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 控制對策 出處:《四川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當前我省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形勢非常嚴峻,各種團伙犯罪正不斷地向黑社會(性質)組織演化,對社會治安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這引起了務實界和學界的關注。相關探討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種種因素構成筆者對該類犯罪探究的重要原因。 文章第一章簡介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概念和特點并就國內外該類犯罪的情況作了說明,使人們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全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第二章重點考察四川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現(xiàn)狀、特點,,根據四川的人文、自然實際情況闡述該類犯罪的發(fā)展趨勢。 第三章探討四川黑社會性質組織產生的原因。筆者主要從歷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來分析黑社會性質組織生成和發(fā)展的原因并輔以案例加以說明。從深層次解析黑社會性質組織產生的根本性因素和催化因素。 第四章從犯罪預防的角度論述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控制和防范的措施;然后立足于四川的實際情況,從社會控制、文化領域的管理、訴訟立法、反腐敗、涉黑案件偵查等方面提出控制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對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organized crime of underworld nature in our province is very serious. Various gang crimes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into triad (nature) organizations, which have caused great harm to public order. This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ractical circle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 related discussion lacks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the thorough nature, and various factors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author's inquiry into this kind of crim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situation of this kind of crime at home and abroad is explained.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kind of crimes according to the humanities and natural conditions of Sichuan.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riad organizations in Sichuan.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y, economy, politics and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and explains them with examples, and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and catalytic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at a deep level. Chapter 4th discusses the crim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from the angle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then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Sichuan, from the social control, cultural field management, litigation legislation, anti-corrup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the organized crime of triad natur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cases.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D91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潔;胡旭晟;;比較法視野中的中國臺灣法律倫理學[J];比較法研究;2011年02期
2 薛丹云;;全球化時代跨國犯罪處置的法律沖突[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6期
3 黃葵;;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剖析[J];研究生法學;2001年01期
4 王駿;跨國洗錢犯罪與我國的對策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5 吳高慶;論缺席審判與財產沒收制度——攜款外逃案資金追回機制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6 吳瑞;;論國際偵查合作的基本范疇[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夏勇,王焰;我國學界對恐怖主義犯罪定義研究的綜述[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8 龐仕平,崔彬;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研究[J];法學雜志;2002年03期
9 劉天佑;劉華;;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趨向的分析[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10年01期
10 趙艷華;徐振增;;論城鄉(xiāng)結合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裴向云;王芳;;國際恐怖主義犯罪及其控制對策[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3輯)[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鴻鳴;當代中國入境非法移民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楊彩霞;刑法空間效力論[D];武漢大學;2005年
3 徐軍華;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李秀娟;《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俊平;犯罪集團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6 阮傳勝;恐怖主義犯罪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7 韋洪發(fā);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黃莉娜;國際合作打擊索馬里海盜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9 尹新華;晚清中國與國際公約[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魏怡然;打擊跨國人口販運的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郭杰煦;大陸與臺灣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溫潔;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主觀要件的疑難問題研析[D];西南大學;2011年
4 年倫;“打黑除惡”的預防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鄒睿;港澳臺黑社會向大陸轉移與擴散的原因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陳龍鑫;中國開展國際偵查合作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張亞奇;經濟全球化與跨國犯罪[D];煙臺大學;2011年
8 凌云;論黑社會性質組織首要分子刑事責任的承擔[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儲非;中國區(qū)際刑事管轄權沖突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屠琰華;腐敗資產追回機制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406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54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