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發(fā)生和演化的利益視角
本文關鍵詞: 利益 沖突 犯罪 發(fā)生 演化 出處:《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利益以及利益沖突的角度,犯罪,作為人類社會利益沖突的一種極端表現(xiàn)形式,其發(fā)生和演化的歷史過程實質上就是人類社會利益沖突發(fā)生和演化的歷史過程。循著人類社會利益沖突發(fā)生和演化的歷史軌跡,可以深入探究和揭示犯罪發(fā)生和演化的根本原因及歷史形態(tài)。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interest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crime, as 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human societ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its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is essentiall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human society, and follows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the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of the human society. We can deeply explore and reveal the root causes and historical forms of crime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分類號】:D91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太元;;戶籍改革要害所在[J];中國改革;2010年04期
2 李龍;陸勃璋;;社會轉型期治安秩序重建的路徑[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3 劉建華;;關于在強化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背景下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的思考[J];公安研究;2011年08期
4 ;及時回應訴求,勝過出警千員[J];工友;2011年06期
5 杜雄柏;;應關注由追求精神性利益而引發(fā)的犯罪問題[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王新超;林澤炎;;關于群體性事件發(fā)生規(guī)律的研究[J];黨政干部參考;2011年05期
7 張學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應對農村群體性事件的經驗[J];理論學刊;2011年07期
8 馬凜;;關于突發(fā)公共事件處置中警方與媒體關系研究[J];遼寧警專學報;2011年04期
9 蔡藝生;任惠華;;偵查錯誤的理性分析[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忻淑芳;馬雪平;;對夏俊峰案的幾點思考[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馬皚;;對弱勢群體中犯罪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薛雄庭;段寒瑜;;積極心理治療介入罪犯心理治療初探[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曾凌;;貪污賄賂犯罪趨勢定量分析——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為例的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承志;暢通“訴求”渠道是和諧之本[N];人民公安報;2007年
2 市人民警察培訓學院 肖德洲;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工作[N];長江日報;2007年
3 景仁;上海新涇鎮(zhèn)以穩(wěn)定保奧運促和諧[N];組織人事報;2008年
4 記者 楊津玉;推進“三調聯(lián)動” 建設聯(lián)創(chuàng)中心[N];上饒日報;2009年
5 安徽省消防總隊政治委員 沈林龍;公正廉明 無言生威[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8年
6 記者 劉健 金星 長凱;深入扎實搞好基層平安建設[N];天津政法報;2006年
7 記者 張域 王斗斗;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N];法制日報;2006年
8 劉洋;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 全力服務發(fā)展大局[N];菏澤日報;2007年
9 蔡國兆;干部要學會“跑群眾”[N];溫州日報;2007年
10 倪 泰;公安機關鐵拳打擊傳銷收獲多[N];中國工商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勇;安全、自由及其沖突[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2 曲建平;和諧社會建設中群體性事件應對的理論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8年
3 李潔;利益配置與轉型期我國社會的群體事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胡紅燕;浙江省“非轉農”政策的制度分析和完善策略[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陳紅;我國群體性事件經濟成因的報道策略[D];河北大學;2011年
6 林繼亮;“無直接利益沖突”群體性事件分析及對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郭彬;和諧社會視域下我國城市群體性事件防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8 潘丹丹;經濟型群體性事件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9 郭書琴;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群體性事件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10 楊寧;職務犯罪引發(fā)社會不公現(xiàn)象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34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53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