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考察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共上海市委黨! 2011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考察
趙珂
【摘要】: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是黨內民主的一項基本制度。完善的黨內選舉制度可以有效地整合體制內的政治資源,為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之間的良性互動搭建穩(wěn)定的制度平臺。從目前的政治實踐來看,改革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已成為發(fā)展黨內民主的重要制度途徑和“切入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各級黨組織(中央、地方、基層黨組織)在黨內選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許多學者和專家也從多角度對黨內選舉制度改革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然而,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改革受制度認知水平、社會政治經濟條件、黨內權力架構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因此,對其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歷史上的某一個片段,而應從制度演變的過程入手,對其進行系統(tǒng)性的歷史研究。本文研究以改革開放以來黨內選舉制度的演變過程為主線,以涉及黨內選舉制度發(fā)生重大變革(或顯著變化)的會議(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作為歷史考察的重點,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演變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黨內選舉制度的恢復與發(fā)展時期(1978年12月—1987年10月);黨內選舉制度的穩(wěn)步改革時期(1987年10月—2002年11月);黨內選舉制度的深入改革時期(2002年11月—至今)。并在此基礎上,以詳實的歷史史料為依據,對各個歷史階段黨內選舉制度的重大變化、主要特征及其改革動態(tài)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分析,歸納概括改革三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改革的經驗啟示,并對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下一步改革的必要性和發(fā)展趨勢進行基本的價值判斷。與此同時,通過分析當前改革中遇到的四大問題,借鑒三十年來改革的歷史經驗,為未來改革提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26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賀楠;黨政領導干部年輕化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帥;;黨內選舉問題研究綜述[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2 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課題組;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工作的歷史回顧[J];黨建研究;2003年05期
3 馬全江;孫曉;;黨內民主選舉制度改革與發(fā)展[J];黨史文苑;2009年14期
4 季冬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考察[J];甘肅理論學刊;2008年06期
5 李克勝;;對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歷史考察[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11期
6 陳文光;強化農村黨支部領導作用的創(chuàng)新舉措──四川省公推直選村支書的調查與思考[J];領導科學;1999年04期
7 劉佃兵,季冬曉;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回顧及對策[J];世紀橋;2004年03期
8 梅麗紅;;推進“公推直選”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J];理論前沿;2009年16期
9 王貴秀;論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J];理論學刊;2002年06期
10 李永忠;票決制的思考[J];理論學刊;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孫立平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N];經濟觀察報;2007年
2 記者黃幸群、雷義;[N];人民日報;2002年
3 ;[N];人民日報;2006年
4 吳紅;[N];學習時報;2003年
5 劉謙祥;[N];學習時報;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錢守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保障農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孫顯元;;中共兩大歷史性飛躍理論成果命名的啟示[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韓曉青;;試論中共八大的外交思想[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吳元康;陳獨秀國家統(tǒng)一思想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4期
5 操申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guī)建設的歷史考察[J];安徽史學;2009年06期
6 常松;;談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報刊精神[J];安徽史學;2011年02期
7 周語玲;;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所有制認識的發(fā)展歷程[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01期
8 張振;試析黨的執(zhí)政基礎面臨的挑戰(zhàn)[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彭慶剛;;流動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難點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曾家柱;論江澤民關于領導干部必須講學習的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劍符;;“五四憲法”的社會主義憲政因素論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王娟;;完善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法律思考[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范義;;增強黨政干部問責的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田明;;“客郵”、“客卿”與郵權——兼論中國近代政治的歷史境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5 路陽;;直選黨代表:黨內選舉制度創(chuàng)新的重要路徑[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6 沈志華;;蘇共二十大、斯大林問題與中蘇關系——根據俄國最近披露的檔案文獻[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夏勇;;中國憲法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從“改革憲法”到“憲政憲法”[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徐湘林;;政治發(fā)展、政治變遷與政策過程——尋求研究中國政治改革的中層理論[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公共政策”政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高放;;開拓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大慶[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10 王壽林;;加強政黨制度建設,促進政黨關系和諧[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龍秀雄;中國共產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初春華;黨的群眾工作心理層面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姍;推進中共黨內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魯秀娥;中國政黨制度的特色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孔琰;泰安市農村基層組織廉政建設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6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燁華;社會資本視域下政府公共危機治理提升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馬德勇;善治視角下我國政府治理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9 劉亞心;新時期群體性事件問題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國金;論和諧社會視閾下黨的形象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聶志誠;不能片面追求年輕化[J];黨建與人才;2001年09期
2 莊培峰;史海軍;;干部年輕化的核心是機制[J];黨政干部文摘;2009年12期
3 呂風華;對于部“年輕化”要正確理解[J];黨建研究;1995年09期
4 黃嘉媚;張沖;;公共部門的晉升與激勵——如何激勵得不到晉升的中層干部[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04期
5 燕少紅;鄧小平關于干部隊伍“年輕化”的戰(zhàn)略構想[J];理論建設;2001年02期
6 黃海霞;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成就顯著[J];瞭望新聞周刊;2002年41期
7 孫信成;重新認識“年輕化”這個老問題[J];領導科學;2001年03期
8 于學強;;推進干部年輕化應構建科學的機制[J];領導科學;2009年30期
9 于學強;;換屆選舉中要貫徹的兩條干部年輕化原則[J];領導科學;2011年16期
10 盧黎歌;魏磊;;當前培養(yǎng)優(yōu)秀年輕干部亟需重點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J];求實;2009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龐學東;[N];學習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曾志云;我國黨政領導體制的歷史研究與當代構建[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歲正菊;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工作的思考[D];鄭州大學;2010年
2 陰紅;中共領導干部年齡狀況的歷史變化及相關政策探討[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張云峰;現代化背景下我國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D];中南大學;2004年
4 雷楷銘;湖南省領導干部年輕化進程分析與思考[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5 王玉祥;新時期中國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6 李新愛;我國公共部門干部年輕化的利弊分析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7 譚昭;中國縣級黨政領導班子年輕化建設的實踐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毛政相;黨內選舉失真及對策思考[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1期
2 韓強;關于黨內民主的制度建設問題——訪中共中央黨校王貴秀教授[J];發(fā)展論壇;2002年10期
3 潘立魁;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J];黨政干部學刊;2003年03期
4 張建;;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現狀與制度缺陷原因探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王晶梅;關于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戴立興;黨內選舉: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J];桂海論叢;2003年03期
7 吳理財;羅田政改:從黨內民主啟動的縣政改革[J];決策;2005年10期
8 徐勇;中國民主之路:從形式到實體——對村民自治價值的再發(fā)掘[J];開放時代;2000年11期
9 彭穗寧,侯德鄰,裴澤慶,馬國祥,武憲熙,邱若玉,王銀生;激活黨內民主活力的制度與實踐——對四川省雅安市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3年02期
10 艾國,楊偉宏;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的若干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波;鐵律治黨須完善黨內選舉制度[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孔令國;;深化黨內選舉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2期
3 馬桂瑞;;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的若干思考[J];福建黨史月刊;2009年24期
4 劉帥;;黨內選舉問題研究綜述[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5 李榮田;;完善黨內選舉制度要實現五個轉變[J];理論探索;2009年01期
6 馬桂瑞;;黨內選舉制度改革滯后的原因探析[J];世紀橋;2009年07期
7 高新民;;民主不足與濫用民主并存[J];共產黨員;2007年19期
8 金曉鐘;徐本巖;;改革黨內選舉制度充分體現黨內民主[J];理論參考;2009年09期
9 李忠翠;;改革完善黨內選舉積極發(fā)展黨內民主[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0年01期
10 季正矩;彭曉;;當前黨內選舉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磊;;改革開放以來黨內選舉制度改革的回顧與未來改革重點[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8年
2 南京市委組織部課題組;;改革黨內選舉制度的理論內涵與實踐途徑[A];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2008年自選課題優(yōu)秀調研成果選編[C];2010年
3 路陽;;直選黨代表:黨內選舉制度創(chuàng)新的重要路徑[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4 李圣華;;完善黨內選舉制度與推進黨內民主建設[A];宜春市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渠道研究[A];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2008年自選課題優(yōu)秀調研成果選編[C];2010年
6 北京市委組織部課題組;;北京市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問題研究[A];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2008年自選課題優(yōu)秀調研成果選編[C];2010年
7 張莉;;推進黨內民主 提高黨的威信[A];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暨賀州市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制度建設的經驗與啟示[A];改革創(chuàng)新鑄輝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燕玲;;“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是建國六十年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經驗[A];陜西社會科學界第3屆學術年會輝煌6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專題論壇文集[C];2009年
10 ;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發(fā)展黨內民主、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成就和經驗[A];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N];四平日報;2009年
2 張曉燕;[N];學習時報;2011年
3 索延文;[N];學習時報;2002年
4 遼寧省委組織部 遼寧省黨建研究會;[N];組織人事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肖菡;[N];貴州日報;2009年
6 省煤炭運銷公司 趙菊芳;[N];山西黨校報;2010年
7 撰文 姚劉權 趙燕波 劉章銀 潘新興;[N];嘉興日報;2010年
8 黑龍江省政府研究室 王立巖;[N];黑龍江日報;2009年
9 康民;[N];人民日報;2009年
10 劉益飛中共成都市委黨校教授;[N];組織人事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趙應文;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張紅旗;公推直選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與基層民主建設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李海洋;黨的制度體系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4 司永海;列寧黨內民主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肖新國;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建設路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濤;基于民主集中制視角下的群體決策優(yōu)化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考察[D];中共上海市委黨校;2011年
2 馬桂瑞;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麗萍;鄉(xiāng)鎮(zhèn)黨內選舉制度改革[D];南昌大學;2010年
4 封秀華;改革和完善黨內民主選舉制度問題研究[D];中共山東省委黨校;2011年
5 趙應文;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6 李圣華;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的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喬秀頤;論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D];山東大學;2007年
8 徐風群;“公推直選”[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孫紅竹;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閆興斌;改革開放以來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問題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1年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歷史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09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