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盧森堡的群眾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00:07
羅莎·盧森堡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聲名遠播的杰出理論家和革命戰(zhàn)士。她以思想激進和意志堅強著稱,被帝國主義者和右翼分子們稱為“嗜血的紅色羅莎”。列寧稱贊她“永遠是一只鷹”,是“革命無產階級的真正馬克思主義的杰出代表”和“國際社會主義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領袖”。她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思想,對存在于第二國際時期的修正主義思潮進行了激烈批判,并在深入?yún)⑴c工人階級罷工與革命運動的過程中,不斷形成著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群眾觀。然而,羅莎·盧森堡的群眾觀在較長時期內沒能在我國學界引起足夠的重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學界才重啟對羅莎·盧森堡思想價值的研究。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對于羅莎·盧森堡的群眾觀進行研究分析,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群眾觀點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羅莎·盧森堡在深入理解和繼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將自身實踐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群眾觀。這些群眾觀廣泛分布于她的諸多文稿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認為群眾具有天然自發(fā)性:群眾不但擁有健全的、不斷被喚醒的“階級本能”,還蘊含著潛在的、持續(xù)提高的“階級覺悟”,不僅如此,群眾還富有熱切的、不斷充沛的“階級感...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導論
(一) 選題背景
1. 理論背景
2. 現(xiàn)實需要
(二) 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 關于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相關研究
2. 關于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相關研究
3. 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
1. 研究方法
2. 創(chuàng)新之處
(四)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xiàn)實意義
二、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形成背景
(一)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理論前提
1. 布朗基主義思潮的盛行和發(fā)展
2. 第二國際內部的修正主義泛濫
3. 羅莎·盧森堡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實踐前提
1. 投身波蘭境內的群眾工人運動
2. 密切關注俄國革命的發(fā)展態(tài)勢
3. 不遺余力組織創(chuàng)建德國共產黨
三、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主要內容
(一) 群眾具有天然自發(fā)性
1. 群眾擁有健全的“階級本能”
2. 群眾蘊含潛在的“階級覺悟”
3. 群眾富有熱切的“階級感情”
(二) 群眾具有自身主體性
1. 群眾是“磐石”
2. 群眾是“大!
3. 群眾是“風暴之源”
(三) 群眾具有歷史革命性
1. 群眾是“時代革命的主體力量”
2. 群眾實現(xiàn)解放是“自己的事情”
3. 群眾本身一直是“自己的領袖”
四、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主要特點
(一) 實踐性
1. 源自工人群眾的革命斗爭實踐
2. 為群眾革命斗爭實踐提供指引
(二) 時代性
1. 形成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新階段
2. 致力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
(三) 創(chuàng)新性
1. 深刻認識群眾的主體地位
2. 全面深入探究群眾自發(fā)性
(四) 革命性
1. 依靠群眾反抗資本主義壓迫
2. 倚仗群眾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
(五) 前瞻性
1. 強調群眾參與并監(jiān)督國家治理
2. 注重探究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
五、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歷史局限性
(一)對黨群辯證關系的認識存在不足
1. 過于強調群眾的決定性作用
2. 對組織的先鋒隊作用認識不足
(二) 忽視社會歷史條件對群眾的影響
1. 由群眾自發(fā)形成的革命斗爭水平有限
2. 群眾自身難以具備聯(lián)合斗爭的國際視野
六、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重要價值
(一)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理論價值
1. 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
2. 為我國黨群關系的發(fā)展提供重要啟示
(二)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現(xiàn)實意義
1. 為我國群眾路線的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2. 突出強調了開展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羅莎·盧森堡對伯恩施坦主義的批判及當代價值[J]. 賀敬壘. 理論月刊. 2018(08)
[2]羅莎·盧森堡民主思想述評[J]. 孫志娟.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3]羅莎·盧森堡黨的紀律思想評析[J]. 楊蘋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4]羅莎·盧森堡的馬克思主義觀辯證——以《資本積累論》為中心的考察[J]. 霍文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5]資本積累理論:羅莎·盧森堡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新發(fā)展[J]. 張建. 湖北社會科學. 2017(09)
[6]列寧與羅莎·盧森堡關于建黨原則論爭的歷史考察[J]. 陳建,王曉曼. 西部學刊. 2017(08)
[7]羅莎·盧森堡對《資本論》第二卷的閱讀——一種方法論的思考[J]. 何萍. 理論視野. 2016(09)
[8]“自始終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羅莎·盧森堡的言論自由觀評析[J]. 盧家銀. 國際新聞界. 2016(07)
[9]羅莎·盧森堡著作的出版、翻譯與研究[J]. 何萍.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2016(03)
[10]羅莎·盧森堡的經濟危機理論評析[J]. 胡瑩. 社會主義研究. 2016(02)
博士論文
[1]羅莎·盧森堡民主思想研究[D]. 唐啟良.武漢大學 2017
[2]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D]. 陳愛萍.南開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羅莎·盧森堡對資本主義“適應論”的批駁及當代意義[D]. 胡義濤.安徽大學 2017
[2]羅莎·盧森堡經濟理論述評[D]. 趙晨.吉林大學 2014
[3]論羅莎·盧森堡的民主觀[D]. 王琳琳.鄭州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05430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導論
(一) 選題背景
1. 理論背景
2. 現(xiàn)實需要
(二) 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 關于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相關研究
2. 關于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相關研究
3. 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
1. 研究方法
2. 創(chuàng)新之處
(四)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xiàn)實意義
二、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形成背景
(一)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理論前提
1. 布朗基主義思潮的盛行和發(fā)展
2. 第二國際內部的修正主義泛濫
3. 羅莎·盧森堡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實踐前提
1. 投身波蘭境內的群眾工人運動
2. 密切關注俄國革命的發(fā)展態(tài)勢
3. 不遺余力組織創(chuàng)建德國共產黨
三、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主要內容
(一) 群眾具有天然自發(fā)性
1. 群眾擁有健全的“階級本能”
2. 群眾蘊含潛在的“階級覺悟”
3. 群眾富有熱切的“階級感情”
(二) 群眾具有自身主體性
1. 群眾是“磐石”
2. 群眾是“大!
3. 群眾是“風暴之源”
(三) 群眾具有歷史革命性
1. 群眾是“時代革命的主體力量”
2. 群眾實現(xiàn)解放是“自己的事情”
3. 群眾本身一直是“自己的領袖”
四、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主要特點
(一) 實踐性
1. 源自工人群眾的革命斗爭實踐
2. 為群眾革命斗爭實踐提供指引
(二) 時代性
1. 形成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新階段
2. 致力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
(三) 創(chuàng)新性
1. 深刻認識群眾的主體地位
2. 全面深入探究群眾自發(fā)性
(四) 革命性
1. 依靠群眾反抗資本主義壓迫
2. 倚仗群眾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
(五) 前瞻性
1. 強調群眾參與并監(jiān)督國家治理
2. 注重探究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
五、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歷史局限性
(一)對黨群辯證關系的認識存在不足
1. 過于強調群眾的決定性作用
2. 對組織的先鋒隊作用認識不足
(二) 忽視社會歷史條件對群眾的影響
1. 由群眾自發(fā)形成的革命斗爭水平有限
2. 群眾自身難以具備聯(lián)合斗爭的國際視野
六、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重要價值
(一)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理論價值
1. 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
2. 為我國黨群關系的發(fā)展提供重要啟示
(二) 羅莎·盧森堡群眾觀的現(xiàn)實意義
1. 為我國群眾路線的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2. 突出強調了開展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羅莎·盧森堡對伯恩施坦主義的批判及當代價值[J]. 賀敬壘. 理論月刊. 2018(08)
[2]羅莎·盧森堡民主思想述評[J]. 孫志娟.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3]羅莎·盧森堡黨的紀律思想評析[J]. 楊蘋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4]羅莎·盧森堡的馬克思主義觀辯證——以《資本積累論》為中心的考察[J]. 霍文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5]資本積累理論:羅莎·盧森堡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新發(fā)展[J]. 張建. 湖北社會科學. 2017(09)
[6]列寧與羅莎·盧森堡關于建黨原則論爭的歷史考察[J]. 陳建,王曉曼. 西部學刊. 2017(08)
[7]羅莎·盧森堡對《資本論》第二卷的閱讀——一種方法論的思考[J]. 何萍. 理論視野. 2016(09)
[8]“自始終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羅莎·盧森堡的言論自由觀評析[J]. 盧家銀. 國際新聞界. 2016(07)
[9]羅莎·盧森堡著作的出版、翻譯與研究[J]. 何萍.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2016(03)
[10]羅莎·盧森堡的經濟危機理論評析[J]. 胡瑩. 社會主義研究. 2016(02)
博士論文
[1]羅莎·盧森堡民主思想研究[D]. 唐啟良.武漢大學 2017
[2]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D]. 陳愛萍.南開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羅莎·盧森堡對資本主義“適應論”的批駁及當代意義[D]. 胡義濤.安徽大學 2017
[2]羅莎·盧森堡經濟理論述評[D]. 趙晨.吉林大學 2014
[3]論羅莎·盧森堡的民主觀[D]. 王琳琳.鄭州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054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60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