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異同之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2-01-01 20:14
毛澤東與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研究是學術(shù)界長期關(guān)注的一個熱點問題。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及兩年后出版的決議注釋本對此次運動的性質(zhì)、歷史地位進行了定性式的說明。此后學術(shù)界逐步展開了對“四清”運動的“科學”研究,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為止,學術(shù)界對毛澤東與劉少奇“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的研究并沒有全面深入的展開。本論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毛澤東與劉少奇“四清”運動思想認識異同作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力求準確、完整、客觀地認識毛澤東與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本論文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第一,闡述“四清”運動的整個歷史過程及毛澤東與劉少奇對運動的思想認識的變化。第二,闡明毛澤東與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的相同之點和不同之處。第三,分析毛澤東與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之異同帶來的影響及其給予我們的啟示。本論文認為,“四清”運動的初期,毛澤東與劉少奇對于運動的思想認識是基本一致的,在運動的發(fā)展過程中,毛澤東與劉少奇對運動的思想認識的分歧逐步顯現(xiàn)并日益擴大化?傮w上看,毛澤東與劉少奇對“...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 研究的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五) 不足之處
一、“四清”運動的歷史進程及毛澤東劉少奇對運動思想認識的變化
(一) 發(fā)動與試點階段
(二) 鋪開與高潮階段
(三) 轉(zhuǎn)折與尾聲
二、毛澤東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之異同
(一) 關(guān)于形勢判斷問題
(二) 關(guān)于運動的性質(zhì)、主要矛盾及其主要對象問題
(三) 關(guān)于運動的組織形式、步驟及其方法問題
三、毛澤東與劉少奇對“四清”運動思想認識之異同的歷史影響及啟示
(一) 歷史影響
(二) 歷史啟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的“四清運動”記憶[J]. 朱保柱. 檔案記憶. 2016(04)
[2]“四清”運動對農(nóng)村社會人員的影響[J]. 金賢強. 黨史文苑. 2016(06)
[3]毛澤東與“四清”運動[J]. 林小波. 毛澤東研究. 2015(05)
[4]近五年來中國大陸“四清”運動研究述評[J]. 宋翔.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3(12)
[5]“四清”親歷散記[J]. 羅汛河. 文史天地. 2013(02)
[6]四清運動中的劉少奇與毛澤東[J]. 張云霞.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2(12)
[7]“四清”運動的反腐敗評析及啟示[J]. 李海紅.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3)
[8]“四清”運動中中共中央對階級斗爭形勢估計越來越嚴重的原因[J]. 郭德宏.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0(06)
[9]“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決策問題研究[J]. 張北根.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10]四清運動的發(fā)動——以黨內(nèi)關(guān)于社會主義建設(shè)若干問題的分歧為視角[J]. 王永華.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博士論文
[1]“四清”運動研究[D]. 林小波.中共中央黨校 2004
碩士論文
[1]毛澤東與劉少奇決裂的起點[D]. 崔云娜.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09
[2]“四清”運動中毛澤東與劉少奇分歧探析[D]. 高瑩.河南大學 2009
[3]毛澤東和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不同認識及其后果[D]. 何文蘭.西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62767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 研究的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五) 不足之處
一、“四清”運動的歷史進程及毛澤東劉少奇對運動思想認識的變化
(一) 發(fā)動與試點階段
(二) 鋪開與高潮階段
(三) 轉(zhuǎn)折與尾聲
二、毛澤東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思想認識之異同
(一) 關(guān)于形勢判斷問題
(二) 關(guān)于運動的性質(zhì)、主要矛盾及其主要對象問題
(三) 關(guān)于運動的組織形式、步驟及其方法問題
三、毛澤東與劉少奇對“四清”運動思想認識之異同的歷史影響及啟示
(一) 歷史影響
(二) 歷史啟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的“四清運動”記憶[J]. 朱保柱. 檔案記憶. 2016(04)
[2]“四清”運動對農(nóng)村社會人員的影響[J]. 金賢強. 黨史文苑. 2016(06)
[3]毛澤東與“四清”運動[J]. 林小波. 毛澤東研究. 2015(05)
[4]近五年來中國大陸“四清”運動研究述評[J]. 宋翔.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3(12)
[5]“四清”親歷散記[J]. 羅汛河. 文史天地. 2013(02)
[6]四清運動中的劉少奇與毛澤東[J]. 張云霞.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2(12)
[7]“四清”運動的反腐敗評析及啟示[J]. 李海紅.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3)
[8]“四清”運動中中共中央對階級斗爭形勢估計越來越嚴重的原因[J]. 郭德宏.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0(06)
[9]“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決策問題研究[J]. 張北根.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10]四清運動的發(fā)動——以黨內(nèi)關(guān)于社會主義建設(shè)若干問題的分歧為視角[J]. 王永華.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博士論文
[1]“四清”運動研究[D]. 林小波.中共中央黨校 2004
碩士論文
[1]毛澤東與劉少奇決裂的起點[D]. 崔云娜.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09
[2]“四清”運動中毛澤東與劉少奇分歧探析[D]. 高瑩.河南大學 2009
[3]毛澤東和劉少奇對四清運動的不同認識及其后果[D]. 何文蘭.西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62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56276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