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與批判:建黨前后虛無主義的雙重變奏及現(xiàn)實鏡鑒
發(fā)布時間:2021-01-10 09:52
建黨前后,虛無主義傳播的理論形態(tài)主要有虛無政治的無政府主義,虛中擁西的文化"全盤西化"和虛西守中的文化復(fù)古以及虛無中華民族本體與實體的民族虛無主義。但同時,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分別以無產(chǎn)階級專政理論、唯物主義新文化和中國化的民族主義批判政治、文化和民族虛無主義。當(dāng)前,基于傳播批判論域,秉承新聞輿論的黨性和人民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人類學(xué)和符號學(xué),并宣揚中華民族精神,從而有效治理既保留原有窠臼又呈現(xiàn)新型樣式的三類虛無主義。
【文章來源】:思想教育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傳播之音:建黨前后虛無主義散播的理論概要
(一)政治虛無主義———個人的無政府主義與社會的無政府主義
(二)文化虛無主義———文化的“全盤西化”與文化的守中復(fù)古
(三)民族虛無主義———肢解中華民族本體與否定中華民族實體
二、批判之韻: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虛無主義指摘的概述
(一)以無產(chǎn)階級專政學(xué)說回?fù)籼摕o者對政治的矢否
(二)以唯物史觀的新文化反擊虛無者對文化的虛無
(三)以中國化的民族主義還擊虛無者對民族的貶損
三、鏡鑒之歌:傳播批判場域下虛無主義的現(xiàn)代治理路徑之概觀
(一)秉承新聞輿論的黨性和人民性原則,批判政治虛無主義的新動態(tài)
(二)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人類學(xué)和符號學(xué),批駁文化虛無主義的新形態(tài)
(三)宣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增強(qiáng)民族自信,駁斥民族虛無主義的新樣態(tài)
本文編號:2968506
【文章來源】:思想教育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傳播之音:建黨前后虛無主義散播的理論概要
(一)政治虛無主義———個人的無政府主義與社會的無政府主義
(二)文化虛無主義———文化的“全盤西化”與文化的守中復(fù)古
(三)民族虛無主義———肢解中華民族本體與否定中華民族實體
二、批判之韻: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虛無主義指摘的概述
(一)以無產(chǎn)階級專政學(xué)說回?fù)籼摕o者對政治的矢否
(二)以唯物史觀的新文化反擊虛無者對文化的虛無
(三)以中國化的民族主義還擊虛無者對民族的貶損
三、鏡鑒之歌:傳播批判場域下虛無主義的現(xiàn)代治理路徑之概觀
(一)秉承新聞輿論的黨性和人民性原則,批判政治虛無主義的新動態(tài)
(二)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人類學(xué)和符號學(xué),批駁文化虛無主義的新形態(tài)
(三)宣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增強(qiáng)民族自信,駁斥民族虛無主義的新樣態(tài)
本文編號:29685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6850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