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對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7 17:04
近代以來,伴隨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發(fā)生了一系列轉變,自然經濟走向解體,封建主義的政治和文化面臨危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在從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過程中同時也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他們以《民報》為陣地介紹和宣傳了馬克思主義。這為早期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基本條件,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國內的早期傳播。本文以大量相關史料為依據,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歷史分析法、學科綜合法等研究方法,對《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在二十世紀初期,國外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和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以及馬克思主義在日本廣泛傳播,對當時的中國都有頗深影響,而國內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改良派的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發(fā)展等等,這些都在客觀上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孫中山、廖仲愷、朱執(zhí)信、宋教仁等資產階級革命派和進步愛國的知識分子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進行了積極探索,促成了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民報》上刊登了若干譯介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學說和他們從事革命活動的文章,并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政治經濟學和歐洲社會黨與社會主義運動的進行介紹,進一步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早期...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來源及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課題來源
1.1.2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內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動因
2.1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客觀動因
2.1.1 國際背景
2.1.2 國內背景
2.2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觀動因
2.2.1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愛國進取精神
2.2.2 知識分子的革命進步精神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
3.1 對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及其著作的簡介
3.1.1 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
3.1.2 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
3.2 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闡釋
3.2.1 階級斗爭學說
3.2.2 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思想
3.3 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譯析
3.3.1 勞動價值理論
3.3.2 剩余價值理論
3.3.3 無產階級貧困化理論
3.4 對歐洲社會黨與社會主義運動的論述
3.4.1 歐洲社會黨
3.4.2 歐洲社會主義運動
3.4.3 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斗爭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評價
4.1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意義
4.1.1 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傳播
4.1.2 推動社會民眾自我及民族意識的覺醒
4.2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局限性
4.2.1 傳播媒介的單一性
4.2.2 《民報》編撰者階級的局限性
4.2.3 傳播內容的欠準確性
4.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2942135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來源及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課題來源
1.1.2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內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動因
2.1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客觀動因
2.1.1 國際背景
2.1.2 國內背景
2.2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觀動因
2.2.1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愛國進取精神
2.2.2 知識分子的革命進步精神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
3.1 對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及其著作的簡介
3.1.1 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
3.1.2 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
3.2 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闡釋
3.2.1 階級斗爭學說
3.2.2 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思想
3.3 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譯析
3.3.1 勞動價值理論
3.3.2 剩余價值理論
3.3.3 無產階級貧困化理論
3.4 對歐洲社會黨與社會主義運動的論述
3.4.1 歐洲社會黨
3.4.2 歐洲社會主義運動
3.4.3 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斗爭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評價
4.1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意義
4.1.1 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傳播
4.1.2 推動社會民眾自我及民族意識的覺醒
4.2 《民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局限性
4.2.1 傳播媒介的單一性
4.2.2 《民報》編撰者階級的局限性
4.2.3 傳播內容的欠準確性
4.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2942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4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