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研究(1919-1936)
發(fā)布時間:2020-12-08 05:28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貴州地處西南山區(qū),早期的貴州交通閉塞,信息落后,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速度較之國內(nèi)其他省市較為緩慢,但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也具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與較為完整的脈絡。1919年起,五四運動爆發(fā),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貴州,直至1936年紅軍結束在貴州的革命活動,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中經(jīng)歷了一個從初步到深入的較為完整的傳播過程。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為對象,針對1919—1936年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進行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從三個部分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研究(1919——1936)。第一章,主要對馬克思主義傳入貴州的時代背景和有利條件進行了分析,探索馬克思主義傳入貴州的歷史原因與推進因素。第二章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基本情況。首先從時間深入軌跡與空間擴展軌跡兩個角度概述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其次以貴州籍的革命先驅(qū)、進步教師們、黨組織的進步力量與紅軍來分析在貴州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所貢獻主要力量的主體們;再次將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主要方式的分類,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選題的研究意義
四、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時代背景和有利條件
一、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時代背景
(一) 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的影響
(二) 新思潮的傳入與五四運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三)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奠定組織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有利條件
(一)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貴州的最早傳入
(二) 貴州人民深受軍閥的殘酷統(tǒng)治及進步組織少年貴州會的早期建立
(三) 貴州進步青年在成長
(四) 五四運動在貴州的進一步影響
(五) 中國共產(chǎn)黨貴州地方黨組織的成立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軌跡考察
(一) 傳播逐漸深入的歷史軌跡
(二) 傳播的地域擴展軌跡
二、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主體力量
(一) 以王若飛、周逸群為代表的貴州籍的革命先驅(qū)
(二) 以黃齊生、田君亮為代表的進步教師們
(三) 以林青為代表的黨組織的進步力量
(四) 以紅軍為主的革命斗爭力量
三、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主要方式
(一) 以貴陽達德學校為主的學校教育
(二) 郵寄或訂閱省外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雜志
(三) 以貴陽振亞、三友為主的進步書店
(四) 通過革命實踐活動傳播馬克思主義
四、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內(nèi)容
(一) 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解讀及革命思想的傳播
(二) 宣傳和貫徹執(zhí)行黨在貴州的民族政策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評析
一、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歷史成效
(一) 促進了貴州群眾運動的高漲
(二) 培養(yǎng)了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三) 推動了貴州黨團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
二、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現(xiàn)實啟示
(一) 重視發(fā)揮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二) 運用大眾化的方式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三) 正確處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民國時期期刊文獻看十月革命的思想史意義——基于《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11—1949)》的分析[J]. 王強,林琳. 黨的文獻. 2017(06)
[2]對十月革命“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思考[J]. 李愛華.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2017(03)
[3]于無聲處聽驚雷——論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J]. 梁柱.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7(05)
[4]論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早期傳播及初步大眾化[J]. 周祎. 法制博覽. 2015(33)
[5]論紅軍長征對貴州產(chǎn)生的影響[J]. 王春華. 人民論壇. 2015(26)
[6]馬克思主義在上海早期傳播的歷史經(jīng)驗[J]. 楊國華.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5(02)
[7]馬克思主義在兩湖地區(qū)早期傳播的若干特點[J]. 李愛軍. 毛澤東研究. 2015(02)
[8]馬克思主義在北京的早期傳播探究[J]. 潘李軍.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14(04)
[9]中央紅軍在貴州的若干重大問題[J]. 金沖及. 歷史研究. 2014(01)
[10]試論馬克思主義在西南的早期傳播[J]. 徐楊.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2013(08)
博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從符號到大眾化——傳播的視角[D]. 易如.復旦大學 2009
[2]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研究[D]. 陳桂香.山東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早期傳播研究(1919-1921)[D]. 姚雪.浙江財經(jīng)大學 2017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非資本主義前途選擇研究[D]. 張曉嬋.中南民族大學 2015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1917-1921)[D]. 戈櫻淼.吉林大學 2015
[4]馬克思主義在湖北的早期傳播[D]. 萬文.武漢紡織大學 2015
[5]馬克思主義在吉林地區(qū)的傳播研究(1931-1945)[D]. 李夢陽.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6]早期青年團組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 趙麗遠.曲阜師范大學 2014
[7]《新青年》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D]. 朱銳.山東財經(jīng)大學 2013
[8]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 吳真.西北師范大學 2013
[9]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D]. 張江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2012
[10]施復亮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D]. 劉珊.湖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04539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選題的研究意義
四、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時代背景和有利條件
一、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時代背景
(一) 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的影響
(二) 新思潮的傳入與五四運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三)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奠定組織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有利條件
(一)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貴州的最早傳入
(二) 貴州人民深受軍閥的殘酷統(tǒng)治及進步組織少年貴州會的早期建立
(三) 貴州進步青年在成長
(四) 五四運動在貴州的進一步影響
(五) 中國共產(chǎn)黨貴州地方黨組織的成立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軌跡考察
(一) 傳播逐漸深入的歷史軌跡
(二) 傳播的地域擴展軌跡
二、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主體力量
(一) 以王若飛、周逸群為代表的貴州籍的革命先驅(qū)
(二) 以黃齊生、田君亮為代表的進步教師們
(三) 以林青為代表的黨組織的進步力量
(四) 以紅軍為主的革命斗爭力量
三、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主要方式
(一) 以貴陽達德學校為主的學校教育
(二) 郵寄或訂閱省外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雜志
(三) 以貴陽振亞、三友為主的進步書店
(四) 通過革命實踐活動傳播馬克思主義
四、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內(nèi)容
(一) 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解讀及革命思想的傳播
(二) 宣傳和貫徹執(zhí)行黨在貴州的民族政策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評析
一、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歷史成效
(一) 促進了貴州群眾運動的高漲
(二) 培養(yǎng)了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三) 推動了貴州黨團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
二、馬克思主義在貴州傳播的現(xiàn)實啟示
(一) 重視發(fā)揮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二) 運用大眾化的方式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三) 正確處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民國時期期刊文獻看十月革命的思想史意義——基于《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11—1949)》的分析[J]. 王強,林琳. 黨的文獻. 2017(06)
[2]對十月革命“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思考[J]. 李愛華.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2017(03)
[3]于無聲處聽驚雷——論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J]. 梁柱.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7(05)
[4]論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早期傳播及初步大眾化[J]. 周祎. 法制博覽. 2015(33)
[5]論紅軍長征對貴州產(chǎn)生的影響[J]. 王春華. 人民論壇. 2015(26)
[6]馬克思主義在上海早期傳播的歷史經(jīng)驗[J]. 楊國華.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5(02)
[7]馬克思主義在兩湖地區(qū)早期傳播的若干特點[J]. 李愛軍. 毛澤東研究. 2015(02)
[8]馬克思主義在北京的早期傳播探究[J]. 潘李軍.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14(04)
[9]中央紅軍在貴州的若干重大問題[J]. 金沖及. 歷史研究. 2014(01)
[10]試論馬克思主義在西南的早期傳播[J]. 徐楊.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2013(08)
博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從符號到大眾化——傳播的視角[D]. 易如.復旦大學 2009
[2]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研究[D]. 陳桂香.山東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早期傳播研究(1919-1921)[D]. 姚雪.浙江財經(jīng)大學 2017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非資本主義前途選擇研究[D]. 張曉嬋.中南民族大學 2015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1917-1921)[D]. 戈櫻淼.吉林大學 2015
[4]馬克思主義在湖北的早期傳播[D]. 萬文.武漢紡織大學 2015
[5]馬克思主義在吉林地區(qū)的傳播研究(1931-1945)[D]. 李夢陽.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6]早期青年團組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 趙麗遠.曲阜師范大學 2014
[7]《新青年》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D]. 朱銳.山東財經(jīng)大學 2013
[8]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 吳真.西北師范大學 2013
[9]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D]. 張江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2012
[10]施復亮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D]. 劉珊.湖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04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0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