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內(nèi)各項管用的制度切實運轉(zhuǎn)起來
[Abstract]:At present, party building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of managing and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all useful systems has determined the future of the party and the future of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often depends on the coupling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d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ystems. In order to make the inner-party systems work, we should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law", but also play the role of "rhythm". We should be based not only on inheriting the effective "soft law", but also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d law". We should not only emphasize "high line management", but also emphasize "bottom line management"; we should not only carry out "top level desig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detail design";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ystem,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people.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研究”(14ZDA011),項目負責人:王浦劬
【分類號】:D262.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大建;張輝;;“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紅色專家張協(xié)和延安經(jīng)歷[J];中華魂;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文;張磊;;試論劉少奇的黨性修養(yǎng)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2 王浩斌;;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和諧文化建設(shè)的基本歷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沈素珍;毛澤東對黨的宗旨的貢獻——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趙志泉;企業(yè)聯(lián)盟、企業(yè)集團與“共謀壟斷”的邊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朱寒冬;;陳獨秀、青年毛澤東文化政治思想之比較[J];安徽史學;1993年01期
6 李振印;;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途徑和特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張亞;;執(zhí)政條件下黨群關(guān)系的內(nèi)在本質(zhì)[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lián)動型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朱瑞海;曹賢姿;;試析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陳答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視閾中的抗日戰(zhàn)爭[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航;;審讀是編輯出版的核心[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2 羅平;;略論新四軍的鐵軍精神[A];鐵軍精神研究——新四軍成立70周年紀念文集[C];2007年
3 吳克輝;鄧小丹;;中共八大對執(zhí)政理念的探索[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金才;;中共八大的正確路線是怎樣探索出來的?[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童廣俊;;建國初期劉少奇社會主義經(jīng)濟思想初探[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6 曹泳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的創(chuàng)新成果的馬克思主義化[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7 梁中堂;;毛澤東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8 張遠新;;論抗日戰(zhàn)爭時期劉少奇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與貢獻[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張靜;侯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經(jīng)驗的思考[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劉貴田;;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重溫劉少奇民眾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2 靳書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超越[D];南開大學;2010年
3 尕鋒盤山;中國共產(chǎn)黨典型宣傳工作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文諾;文學大眾化與解放區(qū)小說[D];蘭州大學;2011年
5 劉文玉;周恩來的人民觀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金忠嚴;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論[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秦彪生;中共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潘祥超;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明;延安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池;中國國有企業(yè)權(quán)利委托代理關(guān)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晶;中國特色多黨合作制度理論與實踐發(fā)展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博;新時期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優(yōu)良傳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肖彬;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中的黨群關(guān)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萬波;科學發(fā)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學;2010年
5 沈賦涵;論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內(nèi)在張力[D];湘潭大學;2010年
6 李愛紅;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楊柳青;當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才要素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孫麗穎;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征購?fù)恋卣咛轿鯷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賈慧;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當代啟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余勁,
本文編號:2481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48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