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戰(zhàn)爭的政治維度——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中心的再闡釋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spark of the star, the revolutionary road of the rural siege of the c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et forth, and Mao Zedong's theory of the guerrilla warfare has a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jor proposition of the people's heart, that is, the largest politics. In the complex war environme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lways fac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be strong, and the handling of the military relations is the key to the problem. The guerrilla warfare, in an extremely flexible way, has led the party and the army to the battlefield and the civil society, and has gained its own strength by political, non-military and non-military.
【作者單位】: 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
【分類號】:D2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從田;;中國革命游擊戰(zhàn)爭的歷史經(jīng)驗[J];軍事歷史;2008年03期
2 錢守云;抗戰(zhàn)初期劉少奇對游擊戰(zhàn)的理論貢獻[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2年03期
3 鄭學秋;論長征途中中央指示電的傳達對閩西游擊戰(zhàn)爭的指導作用[J];黨的文獻;1995年03期
4 曾慶洋;從戰(zhàn)略轉(zhuǎn)移到戰(zhàn)略轉(zhuǎn)變的理論先導──長征前夕毛澤東所著《游擊戰(zhàn)爭》初探[J];軍事歷史;1996年05期
5 宋四輩;黨的領導與桐柏山區(qū)游擊戰(zhàn)爭[J];中州今古;1998年05期
6 程振聲;;朱理治與中原敵后游擊戰(zhàn)爭的開展[J];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05期
7 朱榮蘭;;陳毅的游擊戰(zhàn)爭之路[J];世紀橋;2013年09期
8 ;“二戰(zhàn)”時期安南永德邊區(qū)游擊戰(zhàn)爭概述[J];福建黨史通訊;1986年11期
9 朱清;南古甌“除惡分糧”的成功經(jīng)驗及歷史意義[J];福建黨史月刊;1994年S1期
10 陳伙成;黨的七次軍事戰(zhàn)略轉(zhuǎn)變和人民軍隊的發(fā)展變革[J];中共黨史研究;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姜鐵軍;江英;;論劉少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軍事理論與實踐[A];劉少奇百周年紀念——全國劉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上)[C];1998年
2 ;關于統(tǒng)一豫鄂邊武裝部隊指揮的提議[A];中共中央中原局(1938.11~1941.5)(上卷)[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王楓 通訊員 吳傳攀;紅二十八軍[N];安慶日報;2011年
2 ;游擊戰(zhàn)爭“十六字訣”[N];人民日報;2006年
3 中共太原市委黨史辦公室 執(zhí)筆 楊云龍 賀正麗;毛澤東與太原革命[N];太原日報;2013年
4 劉曉東 劉麗娟;中流砥柱 堅強核心[N];吉林日報;2005年
5 劉晶芳 劉振清;中國共產(chǎn)黨與東北抗戰(zhàn)[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會亮;粟裕的游擊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11年
2 尹建喜;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析[D];湘潭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44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44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