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中央蘇區(qū)統(tǒng)一戰(zhàn)線
[Abstract]:At the to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ou Enlai was the leader of the Party's earlier and explicit idea of the United front. It is Zhou Enlai's consistent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United front work, unite and gain more people to strengthen revolutionary forces and reduce revolutionary losses.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ovement of troops with the aim of disintegrating the enemy forces; took charge of the Central Bureau of the Soviet region to correct the mistake of eliminating and expanding counter-revolutionaries; urged the attack on Chiang's troops who had entered Fujian to attack the 19th Route Army and assist the Allied forces. He called on the soldiers of the White Army to carry out propaganda against Japan and save the country, to disintegrate the enemy with six major programs, and Zhu De presided over the armistice talks with the Guangdong Army, which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Red Army to break through,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ause of the United front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Zhou Enlai's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United front work is always worth our learning and remembrance.
【作者單位】: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中央蘇區(qū)統(tǒng)戰(zhàn)理論與實踐研究”(14XDJ00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231;D6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常梅,林國亮;略論“一邊倒”外交政策下的中朝關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金釗;百團大戰(zhàn)歷史地位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王海光;;遵義會議前中共中央高層權力的轉移:對毛澤東領導權威形成的歷史考察[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4 周敬青,劉加快;長征與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形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04期
5 徐東輝;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張秀芬;;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軍的探索[J];長白學刊;2008年06期
7 馬若義;;論中共在福建事變關系中的歷史貢獻[J];長白學刊;2009年04期
8 丁衛(wèi)平;;90年歷史回眸: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生命線[J];長白學刊;2011年04期
9 何建華;;論彭德懷政治品格的特質[J];滄桑;2007年06期
10 丁勝;馮志勇;;中共抗日軍事戰(zhàn)略新探[J];滄桑;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久林;;毛澤東與抗美援朝[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湯慧敏;;平江起義勝利原因及歷史作用的探析[A];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程舒?zhèn)?劉信君;;毛澤東與東北根據(jù)地的建立[A];毛澤東鄧小平與現(xiàn)代中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與中共永定縣委、永定縣人民政府聯(lián)合召開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暨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術討論會重要講話與論文選集[C];1993年
4 謝秉忠;譚小平;;鮮血凝結的友誼——彭德懷和黃公略[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5 段紀明;;彭德懷與段德昌[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6 黃國華;;試論平江起義的特點與歷史地位[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7 游強進;;紅三軍團和“彭總”誕生在鄂東南[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8 徐占權;;論彭德懷在紅軍長征中的杰出貢獻[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9 萬建強;;彭德懷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卓越貢獻及政治思想品格[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10 楊建成;;彭德懷與百團大戰(zhàn)——紀念彭德懷誕辰100周年[A];功昭千秋的彭大將軍——彭德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祁冰;20世紀上半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政策的演變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陳東;國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4 成林萍;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及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5 毛德儒;中國模式興起的邏輯[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吳湊春;論新中國傳記片的創(chuàng)作(1949-2010)[D];復旦大學;2011年
7 賀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系統(tǒng)研究:1941-1954年[D];復旦大學;2011年
8 李根壽;中央蘇區(qū)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王茂森;毛澤東人民軍隊制度建設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段發(fā)明;課本革命與革命課本[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海芳;湖南黨史人物群體的學歷結構與成長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付延功;論鄧中夏對工人運動的理論貢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晶晶;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鄭昌俊;李富春經(jīng)濟思想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隼;民眾教育政治化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6 馬磊;鄉(xiāng)村社會中的政治動員[D];浙江大學;2011年
7 張戈;近代中國早期留日學生群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邢思瑤;反對“左”傾錯誤的世紀性反思[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三敏;毛澤東對執(zhí)政理論的探索與實踐[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10 馬艷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基層政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鎮(zhèn)成;周恩來在長汀的故事[J];福建黨史月刊;2003年03期
2 何樹英 ,權延赤;周恩來的三次預見預言[J];學習月刊;2005年06期
3 孫云鳳;;周恩來核心價值觀初探[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胡錦濤;;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J];時政文獻輯覽;2008年00期
5 劉希平;;廉潔自律的楷!枢l(xiāng)人民深切懷念周恩來同志[J];群眾;2008年04期
6 楊潔篪;;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J];國際問題研究;2008年03期
7 ;《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推出前三冊[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08年02期
8 杜麗君;;車向忱與周恩來的深厚情誼[J];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2008年07期
9 梁衡;;周恩來為什么不翻臉[J];新湘評論;2010年04期
10 秦九鳳;;周恩來為何要少報一年半黨齡[J];福建黨史月刊;2011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清;;詮釋周恩來總理在上海的兩次重要講話[A];新四軍研究(第二輯)[C];2010年
2 崔久衡;;“文革”中的周恩來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命運[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吳小寶;;黨風的楷模——周恩來[A];周恩來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獙W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周恩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統(tǒng)戰(zhàn)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造[A];周恩來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與實踐[C];2003年
5 趙德強;;周恩來教育思想研究述評[A];周恩來研究述評[C];1996年
6 李祥;楊大生;;周恩來家世、童年和故鄉(xiāng)研究述評[A];周恩來研究述評[C];1996年
7 江澤民;;在周恩來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A];周恩來百周年紀念-全國周恩來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上)[C];1998年
8 馬勝云;;李四光和周恩來——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A];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馬勝云;;李四光和周恩來——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A];地質學史論叢(5)[C];2009年
10 蘇榮;;周恩來總理的偉大品質是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A];新四軍研究(第二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共中央舉行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談會[N];人民日報;2008年
2 國務院副秘書長 張平;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fā)言[N];人民日報;2008年
3 ;《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周恩來青年時代詩集》出版[N];人民日報;2008年
4 童陸生;為周恩來同志繪圖[N];中國測繪報;2001年
5 黨玉占;郵票中的周恩來總理[N];中國人事報;2002年
6 新華社記者張淑英、邱文利,,本報記者陳杰;紀念周恩來誕辰104周年[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7 記者 商宇邋實習生 熊穎超;汪洋看望《周恩來在重慶》攝制組成員[N];重慶日報;2007年
8 胡錦濤;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年
9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李景田;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fā)言[N];人民日報;2008年
10 周之然;我駐朝鮮使館紀念周恩來總理訪朝50周年[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2 崔久衡;在重大歷史事件的漩渦中[D];中共中央黨校;199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房中;建國后周恩來的中國發(fā)展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興強;周恩來黨內關懷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賀川芮;周恩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和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嚴開旺;論周恩來的行政管理風格[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雅興;周恩來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春燕;周恩來思想政治工作藝術研究[D];吉首大學;2013年
7 張華;周恩來決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8 王艷萍;論周恩來的宣傳思想[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2年
9 鳳雪群;論建國前周恩來對我黨外交政策的探索[D];湘潭大學;2004年
10 匡玲;建國初期周恩來經(jīng)濟管理思想研究(1949-1956)[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02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40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