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延安時期政治生態(tài)建設及其當代價值
本文選題:政治生態(tài) + 廉政政治生態(tài); 參考:《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12期
【摘要】:正一、政治生態(tài)釋義何為政治生態(tài)?從學界對政治生態(tài)的研究來看,較早的是哈佛大學的J.高斯和夏威夷大學的F.W.雷格斯,他們在20世紀中葉就將生態(tài)學的觀點與方法運用于社會政治的研究。王滬寧、王邦佐等是國內學者開展這方面研究的先行者。劉京希則通過觀照政治現(xiàn)象及其環(huán)境關系,從生態(tài)學的視角對政
[Abstract]:First,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political ecology? From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the earlier is the Harvard University. Gao Si and F.W. of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Riggs, who applie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to sociopolitical research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Wang Huning, Wang Bangzuo and so on are the forerunners of the domestic scholars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in this area. On the other hand, Liu Jingxi analyzes political phenomena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
【基金】: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3JZD013);教育部基金項目(項目(13YJA710004) 國家社科基金(12BDJ047) 江南大學自主科研計劃重點2015JDZD02)
【分類號】:D262.6;D2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孔德永;;政治認同的邏輯[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磊;;利益視角下的中國民主實踐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高見;郭曉靜;;論我國的利益集團對公共政策的影響[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7期
3 劉恩東;李森;;社會轉型期利益群體與中國地方政府善治[J];黨政干部學刊;2008年03期
4 張英魁;韓玲梅;;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nóng)民職業(yè)虛化的社會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張玉冰;;執(zhí)政黨政治認同的來源及強化政治認同的必要性[J];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楊翠萍;;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與農(nóng)村婦代會組織的異化——基于河南宇縣的調查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08年03期
7 張英群;;鞏固政治基礎 構建和諧社會——論政治同化的含義、問題與對策[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雷勇;;論跨界民族的不平衡發(fā)展[J];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9 蔣榮;代禮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測評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10 胡建;;當代中國公民政治認同問題研究述評[J];昌吉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林萍;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及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劉恩東;中美利益集團與政府決策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3 姜地忠;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楊翠萍;現(xiàn)代國家建構與農(nóng)村婦女的政治參與[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崔雪峰;當代中國政府權威論[D];吉林大學;2010年
6 胡建;當代中國公民政治認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王永志;市場經(jīng)濟與當代中國政治價值轉型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8 范迎春;當代中國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9 嚴春紅;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10 王有紅;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文化理論發(fā)展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景曼;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1年
2 潘德鑫;試論中國共產(chǎn)黨局部執(zhí)政時期對執(zhí)政資源的開發(fā)[D];湖北大學;2013年
3 魏平;延安時期陳云干部隊伍建設思想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林宏達;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yè)黨建工作理念變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5 梁曉佳;列寧執(zhí)政黨公信力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許宏凱;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7 姬超勝;列寧帝國主義理論及其時代意蘊[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8 周勉;中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9 張潔;蘇聯(lián)因素對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10 于禮東;社會主義和諧消費觀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龍?zhí)?王邦佐;經(jīng)濟增長與合法性的“政績困局”——兼論中國政治的合法性基礎[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郭劍鳴;政治知識化:早發(fā)型國家的經(jīng)驗與后發(fā)型國家的補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慶玲;;影響縣域政治生態(tài)的因素分析和對策[J];理論建設;2011年02期
2 顧海凇;;省委書記栗戰(zhàn)書詳解“好的政治生態(tài)”內涵[J];當代貴州;2011年15期
3 鄭林;;論政治生態(tài)建構與政治文化功能的耦合[J];菏澤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毛高杰;;清明政治的法理解讀[J];領導科學;2013年19期
5 張鐵;;營造健康的政治生態(tài)[J];共產(chǎn)黨員;2013年06期
6 臧乃康;小康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與政治文明建設[J];理論導刊;2003年11期
7 臧乃康;小康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與政治文明建設[J];甘肅理論學刊;2004年01期
8 臧乃康;小康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與政治文明建設[J];理論與改革;2004年01期
9 沈小平;官員公開道歉說明什么[J];決策;2005年08期
10 柳萌;;聽真話比講真話更難[J];同舟共進;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唐正繁;;近年來我國關于政治生態(tài)問題的研究綜述[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貴州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究[C];2011年
2 王金山;;關于加強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思考[A];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論文選編(上冊)[C];2011年
3 劉景泉;;略論民初政治生態(tài)與同盟會的改組[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朱升波;;節(jié)約型政黨建設的政治生態(tài)視維解構[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5 張海洋;;中國民族領域的政治生態(tài)與共和憲政坐標——論民族區(qū)域自治是中國治理民族領域的根本和必由之路[A];共識(2012春刊07)[C];2012年
6 臧秀玲;;政治生態(tài)視域中俄羅斯政黨政治發(fā)展制約因素探析[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文亭;建設好維護好江西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N];江西日報;2013年
2 張砥;用鐵的政治塑造新的文化[N];北京日報;2014年
3 張鐵;好的政治生態(tài)靠什么涵養(yǎng)[N];人民日報;2014年
4 記者 汪秀玲;強化政治責任 優(yōu)化政治生態(tài) 落實政治擔當[N];黃岡日報;2014年
5 通訊員 紀剛;落實主體責任要著力優(yōu)化政治生態(tài) 構建良好生態(tài)的關鍵是反腐敗[N];黃石日報;2014年
6 ;強化政治擔當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N];克孜勒蘇報(漢);2014年
7 趙強;你改變,,政治生態(tài)就改變[N];人民日報;2014年
8 特約撰稿 石敬濤;“鋪路種豆”背后的政治生態(tài)[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9 辛京;政治生態(tài)事關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N];湘聲報;2014年
10 記者 李曉斌;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N];邯鄲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丁嶺杰;民主化中的民族整合問題[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2 李新;政治生態(tài)視域下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規(guī)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豪;對山西系統(tǒng)性、塌方式腐敗現(xiàn)象的法律思考[D];山西大學;2015年
2 劉恩名;互聯(lián)網(wǎng)政治生態(tài)下的政府管理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3 袁亦;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政治生態(tài)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4 吳麗麗;馬克思主義政治生態(tài)思想視閾村民自治建設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4年
5 薛海秋;政治生態(tài)視角下政府職能轉變[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曉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形成的國際因素[D];安慶師范學院;2015年
7 徐亮;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8 魏雪芳;政治生態(tài)視角下中國政治穩(wěn)定問題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9 田先紅;合作場域中的村莊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黃炬;政治生態(tài)視野下的隋唐科舉制探析[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052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0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