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活史:當代中國史研究的重要增長點
本文選題:中國史研究 切入點:生活史 出處:《中共黨史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正私人生活史研究是在西方新史學勃興的學術(shù)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主要是收集、利用民間的各種私人記錄,描寫個人的私密生活史。囿于中西方差異,私人生活仍是當代中國史研究一塊待開拓的處女地。一般來說,西方國家政治空間與私人空間相對分離,私人領(lǐng)域不受國家權(quán)力干涉;中國則具有典型的"家""國"同構(gòu)特點,私人空間與政治空間相互融合,瑣碎的日常生活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鑒于此,不宜
[Abstract]:The study of positive private life history is produced under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of the flourishing western new historiography. It is mainly to collect and use various private records of the folk to describe the private life history of the individual, which is confine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ivate life is still a virgin land to be explored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olitical space and private spa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re relatively separate, and the private sphere is not interfered with by state power, while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home" and "national" isomorphism. Private space and political space merge each other, trivial daily life has a strong political color. In view of this, it is not appropriate
【分類號】:D23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朝光;一種研究框架中的民國對外關(guān)系——評《劍橋中國史》第13卷第2章[J];近代史研究;1993年05期
2 張鎧;美國學者魏斐德的中國史研究[J];太平洋學報;1994年01期
3 燕舞;;從日本眺望中國史[J];新民周刊;2014年10期
4 陳金鳳;;內(nèi)藤湖南“時代區(qū)分論”與日本二十世紀中國史研究[J];日本研究;2010年04期
5 肖江;史學需要在理論和實證研究上齊頭并進[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guān)黨校學報;2001年02期
6 王鐵軍;;戰(zhàn)后日本學術(shù)界的近現(xiàn)代中國史觀[J];日本研究;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葭森健介;;門閥“貴族”支配及“清”的理念[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2 張?zhí)?;從人民生活的變化看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成功經(jīng)驗——以北京城鎮(zhèn)居民消費結(jié)構(gòu)的變化為例[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第五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金希教;;韓國的中國觀及其保守的歷史[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4 佐藤文俊;李小林;;深切悼念山根幸夫先生[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廖梅;小林一美的中國史研究五十年[N];文匯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孫妙凝;《劍橋中國史》何以“兩頭重,中間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何玉紅;中國史研究的意義不限于中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伊沛霞(Patricia Ebrey)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教授 姚平 翻譯;美國的中國史研究趨向[N];文匯報;2013年
5 陸揚;魯惟一談早期中國史的編撰[N];東方早報;2013年
6 侯旭東;近年美國中國史研究管窺[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7 喬新華;近五十年來美國中國史研究的兩次轉(zhuǎn)向[N];光明日報;2004年
8 魯濤 湖南理工學院;當代美國的近代中國史研究反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侯旭東;美國中國史研究動向[N];學習時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褚國飛;美國中國史研究模式呈現(xiàn)多樣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麗鋒;近三十年浙江中國史研究特點與變遷[D];寧波大學;2011年
2 王穎慧;費正清中國史觀論析[D];北華大學;2008年
3 張欣穎;美國Prentice Hall 2007年版《世界歷史》教科書中國史內(nèi)容述評[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89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8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