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tài)下共青團發(fā)展圖景與反思——回歸物質決定意識的原點和常識
本文選題:中國共青團 切入點:新常態(tài) 出處:《青年探索》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的召開,使2015年成為群團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上,從物質決定意識的原點出發(fā),探討新常態(tài)下共青團發(fā)展的圖景,反思共青團發(fā)展場域的大小、政治性實現(xiàn)的方式、為青年利益代言的路徑、成為"青年之家"的可能性等重大問題,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在共青團空間再造過程中,應該著眼于國體政體、服務大局、社會治理和青年需求;在政社共生的時代中,為保證政治性的落地,共青團必須有機嵌入社會,通過社會功能來實現(xiàn)政治功能;在利中取義的導向中,共青團要堅持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實現(xiàn)青年具體利益的基本原則,注重青年利益實現(xiàn)的漸進性和階段性;在重構團青關系過程中,共青團要善待新一代青年,研判中國未來需要什么樣的青年以及如何培養(yǎng)這樣的青年,并努力成為青年的精神家園。而摒棄官本位意識,祛除"行政化、機關化",是共青團改革發(fā)展的基本目標,也是共青團轉型的先決條件。
[A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Party's Mass and League work and the convening of the Central Party's work Conference on the masses and League, 2015 has become a landmark year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ses.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material decision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under the new normal, reflects on the size of the development field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 way of political realization, and the path of endors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youth. The possibility of becoming a "youth hous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spac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e should focus on the national system of government, serve the overall situation,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needs of youth.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olitical landing,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ust embed the society organically and realize the political function through the social functio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afeguarding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hile realizing the specific interests of young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gradual and phased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young people, and treat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th well in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outh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Youth League. The basic goal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s to study what kind of youth China needs in the future and how to cultivate such young people and strive to become the spiritual homeland of the youth. It is also a prerequisit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作者單位】: 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資料部;
【分類號】:D297
【參考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N];人民日報;201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科瑞;網(wǎng)絡時代的民主[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周熙明;;我國文化建設亟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3 陳曉虹;;公共行政分散治理的后現(xiàn)代多元特征解讀[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4 景玉琴;開放、保護與產(chǎn)業(yè)安全[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05期
5 洪海林;;信息時代的個人信息危機與法律保護[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楊思平;;“信息樂園”對當代社會倫理的沖擊和反思[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周鳳全;掌海嘯;;信息化生存的哲學思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8 周向頻;全球化與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拓展[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1年03期
9 李太平;論全球化對人類思想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10 黃瑾;市場占有與市場占有率[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韌;公眾網(wǎng)絡政治參與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綦玉帥;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谷濤;體驗的邏輯—現(xiàn)象學視野下的美術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與人的素質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林泉;城市社區(qū)精神文明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戴明;信息化進程中建筑設計的歷史變遷[D];同濟大學;2006年
8 王樹松;論技術合理性[D];東北大學;2005年
9 程倩;論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類型[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10 洪海林;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質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欽忠;加強農(nóng)村文化工作的意義及其哲學依據(jù)[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連圣;新生代農(nóng)民工的不協(xié)調(diào)壓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周雅鵬;當代中國公共政策過程中網(wǎng)民政治參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燕;高中歷史差異教學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棟;高校國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養(yǎng)[D];中南大學;2010年
7 紀成鳳;論網(wǎng)絡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大學;2011年
8 鄧飛;我國公民網(wǎng)絡參政議政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9 李麗;基于網(wǎng)絡政治參與的我國公民話語權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10 曾永平;基于精神需要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32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3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