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黨建論文 >

歷史演變與現(xiàn)實邏輯:“黨員有退黨的自由”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8-03-08 17:11

  本文選題:黨員退出機制 切入點:主動退黨 出處:《探索》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退黨是黨員權利不可缺失的部分,體現(xiàn)了對黨員自主意志和能力的尊重,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內在邏輯,是政黨現(xiàn)代化的表征之一。"黨員有退黨的自由"在黨章中從無到有,曲折反復,反映了黨本身對黨的本質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是黨寬容與自信的表現(xiàn),但它在現(xiàn)實中卻遭遇了"不敢退""不讓退""不能退"而被虛置化的尷尬。只有加深對黨章中"黨員有退黨的自由"的認識、實現(xiàn)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簡化黨員退出手續(xù),才能拓寬黨員退出機制的研究視野,走出黨員退出機制探索的現(xiàn)實困境。
[Abstract]:The withdrawal of the Party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party members' rights, which embodies the respect for the independent will and ability of the party members, is the internal logic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party. "the freedom of party members to withdraw from the party" has emerged from nothing in the Party Constitution. The twists and turns reflect the process of the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the Party itself, which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Party's tolerance and self-confidence. In reality, however, it has encountered the embarrassment of "not daring to retreat" and "not allowing it to be withdrawn", but it has been put in a virtual situation. Only by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embers have the freedom to withdraw from the Party" in the Party Constitution, can we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the grassroots exploration. Only by simplifying the procedures of withdrawal of party members can we broade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party members and get out of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exploring the exiting mechanism of party members.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寬容研究”(15BZZ024),項目負責人:曹峰旗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2014-2015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黨員退出機制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邏輯”(No.13),項目負責人:曹峰旗
【分類號】:D2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錫恩;;榮譽黨員 預備黨員 正式黨員 可把黨員分成三類進行管理——關于健全黨員退出機制的思考[J];人民論壇;2013年15期

2 李金河;論中國封建社會朋黨交恃的社會文化淵藪[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傳斌;論康熙朝朋黨對當時政治影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趙煒;;倫理政治困境中的春秋戰(zhàn)國之變[J];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3 張彥霞;趙興明;;韓琦與其同年交游考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4 李玉梅;;陳寅恪“綱紀依托于經(jīng)濟制度”說延釋[J];近代史學刊;2005年00期

5 胡小君;;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規(guī)模問題:“膨脹”與“虛化”[J];江漢論壇;2014年01期

6 仝瑞中;;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以李提摩太、莊士敦為代表的觀察[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7 岑樹海;;從朋黨、會黨到政黨的嬗變——論傳統(tǒng)中國政治參與方式的現(xiàn)代轉換[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10期

8 程宇靜;;論歐陽修《朋黨論》在后世的影響[J];蘭臺世界;2013年33期

9 米霖;;論黨員身份空殼化傾向及其扭轉[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10 吳康林;;地方督撫對預備立憲的輿論引導[J];瓊州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岑樹海;;論傳統(tǒng)中國政治結社方式的現(xiàn)代轉換——從朋黨、會黨到政黨的嬗變[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秀原;民國憲政體制的選擇與變遷[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震英;姚賈詩論[D];河北大學;2003年

4 陳暉莉;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許忠明;民初政黨政治問題的再思考[D];山東大學;2010年

6 侯長安;公私視域下的明末政治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汪強;民國初期的彈劾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8 陳健;留學教育與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的憲政體制構想[D];南開大學;2013年

9 朱文通;李大釗與近代中國社團[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陳志波;南京國民政府社團法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紅兵;居洛士宦與北宋神哲朝政[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青;中國公民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3 高振華;南明弘光政權黨爭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郭佳;漢代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鄧賓賓;雍正帝打擊科甲朋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偉;唐代連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學;2006年

7 閻璐;查嗣庭案與雍正時期政治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馬昊;利益集團成長過程中的政府因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呂健;雍正初年朋黨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海霞;姚合及其詩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5847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5847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695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