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在川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政治動員工作論析
本文關鍵詞: 政治動員 川西北地區(qū) 紅軍長征 出處:《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特殊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國民黨和四川軍閥的圍追堵截、紅軍長征無根據(jù)地的流動作戰(zhàn)等原因,紅軍在川西北地區(qū)開展廣泛的政治動員工作,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川西北地區(qū)紅軍通過建立黨政軍群團等組織、政治宣傳、指戰(zhàn)員的模范行動、滿足人民的物質利益等形式,對各族群眾進行政治動員。經過政治動員,川西北地區(qū)的各族群眾積極參與政權建設、土地革命、支援紅軍等各項工作,使紅軍堅持了16個月之久,為紅軍實現(xiàn)戰(zhàn)略大轉移,最終走向北上抗日的戰(zhàn)場作出了重大貢獻。
[Abstract]:Due to the special natur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e siege and interception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Sichuan warlords, and the mobile operations of the Red Army in the long March without bases, the Red Army carried out extensiv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work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Sichuan.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for the Red Army to mobilize the masses of all ethnic group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Party, government, army and masses, political propaganda, exemplary actions of commanders and soldiers, and satisfying the materi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e masses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northwest Sichuan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power,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and the support of the Red Army, and so on, so that the Red Army persisted for 16 month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Red Army's strategic shift and finally to the battlefield of resistance to Japan northward.
【作者單位】: 四川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思政部;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重點課題“阿壩地區(qū)近現(xiàn)代發(fā)展歷程研究”(07SA02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D633;D2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征;;淺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治動員的原則、策略和方法創(chuàng)新[J];肇慶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陳得印;馮敬鴻;;論自發(fā)網絡政治動員的可控性[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楊小明;張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方式初探[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褚楊;;政治動員與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J];湘潮(下半月);2011年08期
5 劉力銳;王淑貞;;論網絡政治動員及其功能與趨向[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張新萍;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政治動員[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1999年12期
7 楊小明;;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問題研究述評[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8 楊建中;政治動員: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3年01期
9 ;第六講 國外通過宣傳外交手段實施政治動員掃描[J];中國民兵;2003年07期
10 劉凡華;李國政;;著眼新的軍事變革需要 切實加強政治動員建設[J];華北民兵;200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姜繼為;;近代農村的政治動員[A];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凡奇;;網絡政治動員方式與途徑的探索和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傅慧軍;推進政治動員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N];中國國防報;2003年
2 楊志軍 何烈軍;“三結合”增強政治動員效果[N];中國國防報;2007年
3 康磊;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政治動員效能[N];中國國防報;2007年
4 周鵬 鄧生前;樹立信息化戰(zhàn)爭政治動員新理念[N];中國國防報;2007年
5 于革邋周修忠 何春欽;“四個到位”落實政治動員工作[N];中國國防報;2007年
6 熊瑋邋張鵬;網絡政治動員中政府的角色[N];中國國防報;2008年
7 趙擎;深化政治動員 依法有序推進[N];紹興日報;2008年
8 郝增旗邋袁柏嶺;在新軍事變革中加強政治動員建設[N];中國國防報;2008年
9 孫德成 袁濤 趙雷;網絡政治動員[N];中國國防報;2008年
10 王樹華 王世偉;優(yōu)化整合政治動員要素[N];中國國防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遠東;政治動員與政策過程[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雷;政治動員的表現(xiàn)邏輯[D];河北大學;2010年
2 李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楊;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研究(1949-2007)[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5 陳坤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研究[D];海南大學;2012年
6 王雅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動員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朱靜;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探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黃兢;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長付;中國共產黨在蘇區(qū)政治動員分析(1927—1937)[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韓建美;論網絡政治動員心理機制及其應用[D];東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11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51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