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更多相關文章: 建國 初期 毛澤東 處理 干群關系 理論 實踐
【摘要】: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252
【目錄】:
- Abstract5-9
- 第1章 緒論9-14
- 1.1 選題背景與選題意義9-10
- 1.1.1 選題背景9
- 1.1.2 選題意義9-10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10-12
-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
- 1.3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12-14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創(chuàng)新之處12-14
- 第2章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思想基礎及現(xiàn)實條件14-22
- 2.1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思想基礎14-17
- 2.1.1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革命領袖和群眾關系的認識14-16
- 2.1.2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探索16-17
- 2.2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現(xiàn)實條件17-22
- 2.2.1 黨從局部執(zhí)政到全面執(zhí)政所面臨的新任務17-19
- 2.2.2 建國初期干群關系存在的問題19-22
- 第3章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主要理論22-29
- 3.1 改造思想,整頓黨的隊伍,培養(yǎng)干部處理干群關系的能力22-25
- 3.1.1“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和政治水平,改善與群眾的關系”22-24
- 3.1.2“用黨內(nèi)黨外結合的方法整理黨的隊伍,解決同群眾的矛盾”24-25
- 3.2 反腐倡廉,捍衛(wèi)群眾利益,夯實全面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25-29
- 3.2.1“一切為了群眾”是反腐倡廉的出發(fā)點25-26
- 3.2.2“緊密依靠群眾”是反腐倡廉的力量源泉26-27
- 3.2.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反腐倡廉的落腳點27-29
- 第4章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實踐活動29-38
- 4.1 堅持“兩個務必”,結合思想改造與干部培訓開展整風整黨運動29-33
- 4.1.1 大造聲勢,自上而下開展運動29-30
- 4.1.2 嚴肅紀律,推進思想理論教育工作30-31
- 4.1.3 依靠群眾,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31-32
- 4.1.4 健全制度,加強黨內(nèi)黨外監(jiān)督力度32-33
- 4.2 尊重和維護群眾的意愿與利益,大張旗鼓開展“三反”運動33-38
- 4.2.1 以身作則,領導干部率先垂范33-34
- 4.2.2 人人平等,同打“蒼蠅”與“老虎”34-35
- 4.2.3 嚴格政策,慎重定案懲治結合35-36
- 4.2.4 發(fā)動群眾,奪取“三反”運動的全面勝利36-38
- 第5章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啟示38-43
- 5.1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基本經(jīng)驗38-40
- 5.1.1 以科學理論指導構建和諧干群關系,,堅持走群眾路線不動搖38-39
- 5.1.2 明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切實維護群眾各項權益39
- 5.1.3 不斷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zhì),完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機制39-40
- 5.2 建國初期毛澤東處理干群關系的當代價值40-43
- 5.2.1 加強黨的建設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保證40-41
- 5.2.2 為黨堅持走群眾路線提供寶貴經(jīng)驗41-43
- 結語43-44
- 參考文獻44-47
- 致謝47-48
- 附錄A: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愛麗;;淺析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J];改革與開放;2010年20期
2 張建國;胡振英;;毛澤東黨群關系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當代啟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09期
3 魏高雁;王文寅;;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思想及啟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8期
4 周定財;;新公共管理視野下我國政府與公民關系的重塑[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1期
5 歐陽恩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歷史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03期
6 董一冰;王大鵬;;毛澤東對干群關系的認識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努力[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管淮;;論建國初期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規(guī)的建設[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02期
8 王紫剛;;完善利益表達機制 實現(xiàn)政民關系和諧[J];共產(chǎn)黨人;2007年04期
9 楊奎松;;新中國“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研究[J];史學月刊;2006年01期
10 于蓓蕾;略論毛澤東的干群觀[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任玉蓮;;建國初期毛澤東反腐倡廉的思考[A];中國共產(chǎn)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亮;1951-1954年整黨運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2 王亞萍;中國共產(chǎn)黨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邵沁妍;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干群關系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4 李暉;執(zhí)政黨的群眾基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于欣;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整風整黨運動及啟示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2 王偉;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反腐倡廉建設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3 李麗坤;論權力腐敗與權力制約[D];河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24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12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