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研究
【摘要】:黨的群眾路線創(chuàng)造于中國的革命年代,但并沒有停滯不前。在實踐中依次經歷了“思想的萌發(fā)”、“概念的提出”、“理論的確立”、“理論的發(fā)展”四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原則層面、實踐層面、目的層面的科學內涵,以及本質要求、依靠要求、路徑要求、靈魂要求的根本要求。顯然,黨的群眾路線創(chuàng)造、發(fā)展、持續(xù)于黨,在今后仍將長期予以堅持和發(fā)展,并將貫徹到治國理政之中。社會治理的產生,有其必然問世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存在。社會治理主張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社會矛盾柔解化、政府職能革新化、參與主體多元化。社會治理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產物和客觀需要,它同社會管理存在行為主體、行為路徑、行為領域的不同,它是社會管理的必然發(fā)展。在當代中國,群眾路線與社會治理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兩者有著共同的前提、目標、任務,群眾路線是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方法,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意義。永恒變化之中的“不變”就是變化。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是在國內外環(huán)境、黨與群眾作為社會治理主客體都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進行的。這些變化包括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思想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黨的地位的變化、黨的隊伍的變化、黨的工作的變化;群眾范疇的變化、群眾利益的變化、群眾觀念的變化等。了解這些變化是我們探索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的正確思路的重要前提。這些變化以及變化所帶來的問題,都對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提出了客觀的需求和要求。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則:堅持黨的領導、恪守以人為本、依靠法治方式、加強黨群溝通、遵循治理主客體平等;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需要實現(xiàn)以下目標:無限政府變?yōu)橛邢拚?提高社會治理效果;社會管理變?yōu)樯鐣卫?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方式;無序參與變?yōu)橛行騾⑴c,凝聚社會治理力量;社會矛盾變?yōu)樯鐣椭C,達到社會治理目的。延伸有限政府提高治理效果、管理轉為治理創(chuàng)新治理方式、引導群眾參與依靠社會力量、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需要提出以下對策:加強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兩種主要組織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黨群互動機制的構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來深化社會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群眾路線 社會治理
【學位授予單位】:吉首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252;D630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緒論9-14
-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9-10
-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10-12
- 三、研究內容和方法12-14
- 第一章 黨的群眾路線與社會治理的概論14-28
- 第一節(jié) 黨的群眾路線的相關理論14-18
- 一、黨的群眾路線的歷史形成與發(fā)展14-16
- 二、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與要求16-18
- 第二節(jié) 社會治理的相關理論18-23
- 一、社會治理興起的背景19-20
- 二、社會治理的主要主張20-22
- 三、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22-23
- 第三節(jié) 黨的群眾路線與社會治理工作的關系23-28
- 一、黨的群眾路線和社會治理工作遵循共同的導向24-25
- 二、運用群眾路線是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方法25-26
- 三、運用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26-28
- 第二章 黨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群眾路線面臨的一系列變化28-36
- 第一節(jié) 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面臨的環(huán)境變化28-30
- 一、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28
- 二、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28-29
- 三、思想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29-30
- 第二節(jié) 黨作為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群眾路線的主體面臨的變化30-33
- 一、黨的地位的變化30-31
- 二、黨的隊伍的變化31-32
- 三、黨的工作的變化32-33
- 第三節(jié) 群眾作為黨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群眾路線的客體的變化33-36
- 一、群眾范疇的變化33
- 二、群眾利益的變化33-34
- 三、群眾觀念的變化34-36
- 第三章 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的基本思路36-50
- 第一節(jié) 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的基本原則36-39
-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前提36-37
- 二、恪守以人為本是基礎37
- 三、依靠法治方式是保障37-38
- 四、加強黨群溝通是重點38-39
- 五、遵循治理主客體平等是關鍵39
- 第二節(jié) 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的基本目標39-43
- 一、無限政府變?yōu)橛邢拚岣呱鐣卫硇Ч?/span>39-40
- 二、社會管理變?yōu)樯鐣卫恚瑒?chuàng)新社會治理方式40-41
- 三、無序參與變?yōu)橛行騾⑴c,凝聚社會治理力量41-42
- 四、社會矛盾變?yōu)樯鐣椭C,達到社會治理目的42-43
- 第三節(jié) 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的基本對策43-50
- 一、加強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兩種主要組織建設43-46
- 二、推進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黨群互動機制的構建46-47
- 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來深化社會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47-50
- 結束 語50-51
- 致謝51-52
- 參考文獻52-55
-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胡一峰;;困境與對策:關于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思考[J];領導科學論壇(理論);2014年07期
2 李超顯;;湖南政府社會管理職能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年07期
3 劉曉玉;;河南省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模式的新探索——以新鄭、三門峽為例[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4年04期
4 楊雄;程福財;;當前我國社會組織培育和監(jiān)管的問題與對策[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04期
5 姜迪清;;完善社會組織扶持培育機制的思考——源于溫州市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之調研[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6 李新廷;朱凱;;芻論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的關系[J];大連干部學刊;2014年04期
7 張紅霞;;論農村現(xiàn)代化變遷中社會治理的秩序整合[J];大連干部學刊;2014年03期
8 孫修真;;堅持群眾路線,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以“善治”理論為視角[J];行政與法;2014年06期
9 李黎;;試論轉型期官民之和諧[J];學理論;2010年28期
10 孔偉;;老齡社會條件下基層老年群眾組織社會治理功能探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徐浩豪;陳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治理結構[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定艷;綠駝鈴參與地震災區(qū)重建的個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胡旭陽;烏魯木齊市流動人口治理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3 黃正華;寧波市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田小易;社會治理視角下治安調解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任玉倩;社會治理的政府維度: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唐明梅;我國廣場舞中的擾民沖突與治理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6年
7 廖彥富;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運用研究[D];吉首大學;2016年
8 胡康楠;黑龍江政務微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9 王志勇;瑤族習慣法在廣西瑤族地區(qū)社會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胥德政;貴陽市農村社會治理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293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02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