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本文關鍵詞:文化場、現(xiàn)代性與近代期刊的價值——評秦方奇主編的《〈豫報〉〈河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
更多相關文章: 秦方奇 《〈豫報〉〈河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 期刊價值 現(xiàn)代性
【摘要】:秦方奇主編的《〈豫報〉〈河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一書作為期刊研究的新成果,具有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史料完備、考證詳實,填補了兩刊研究的學術空白;二是對文學、文化研究具有獨特的借鑒意義;三是佐證了近代期刊及留學群體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形成、現(xiàn)代性起源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平頂山學院文學院;
【關鍵詞】: 秦方奇 《〈豫報〉〈河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 期刊價值 現(xiàn)代性
【分類號】:G239.29
【正文快照】: 期刊研究是近年來學界的熱點,相應的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xiàn),似乎已成洋洋大觀之勢。秦方奇教授主編的《〈豫報〉〈河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下文簡稱“秦書”)一書可以看作是他的團隊向這一領域奉獻的最新成果。《豫報》《河南》作為近代河南兩種有價值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兵;;新聞攝影代表著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先鋒隊[J];新聞采編;2008年06期
2 李娜;;論中國現(xiàn)代文化心理對廣告語的影響[J];今傳媒;2013年10期
3 駱墨;《反思郭沫若》[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9年03期
4 黃芳;;跨文化之橋:中國現(xiàn)代著名國人自辦英文雜志《中國評論》周報與《天下》月刊[J];編輯之友;2011年03期
5 唐元明;“美學拾穗者”的豐碑[J];中國圖書評論;1994年03期
6 ;湖北高校學報之窗[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楊劍龍;;論《新青年》的封面與插圖的文化韻味[J];江漢論壇;2006年01期
8 黃喬生;石凱;;從魯迅舊居到博物館[J];海內(nèi)與海外;2012年02期
9 駱墨;《公正評價郭沫若》[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0年03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金海;;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2 羅道全;;論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的艱辛探索[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胡玉海;;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特征[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郭德宏;;前言[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荒煤;;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6 黃麗華;;論郭沫若人格系統(tǒng)[A];郭沫若研究(第九輯)[C];1991年
7 流影;;多維視野中的泰戈爾——20年代中國的泰戈爾研究述評[A];東方叢刊(1992年第2輯 總第二輯)[C];1992年
8 朱壽桐;;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造山運動”中——郭沫若的學術與他的時代[A];郭沫若與百年中國學術文化回望[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波;中國的崛起與責任[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2 記者 舒晉瑜;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嶄新形象亟需確立[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黃g徤,
本文編號:829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829678.html